卷六·周三
泰安张太华,富吏也。家有狐扰,不可堪,遣制罔效。陈其状于州尹,尹亦不能为力。时州之东亦有狐居村民家,人共见为一白发叟,叟与居人通吊问,如世人礼。自云行二,都呼为胡二爷。适有诸生谒尹,间道其异。尹为吏策,使往问叟,时东村人有作隶者,吏访之,果不诬,因与俱往。即隶家设筵招胡,胡至,揖让酬酢,无异常人。吏告所求,胡曰:“我固悉之,但不能为君效力。仆友人周三,侨居岳庙,宜可降伏,当代求之。”吏喜,申谢。胡临别与吏约,明日张筵于岳庙之东,吏领教。
胡果导周至。周虬髯铁面,服裤褶。饮数行,向吏曰:“适胡二弟致尊意,事已尽悉。但此辈实繁有徒,不可善谕,难免用武。请即假馆君家,微劳所不敢辞。”吏转念去一狐,得一狐,是以暴易暴也,游移不敢即应。周已知之,曰:“无畏。我非他比,且与君有喜缘,请勿疑。”吏诺之。周又嘱:“明日偕家人阖户坐室中,幸勿哗。”吏归,悉遵所教。俄闻庭中攻击刺斗之声,逾时始定。启关出视,血点点盈阶上;墀中有小狐首数枚,大如碗盏焉;又视所除舍,则周危坐其中,拱手笑曰:“蒙重托,妖类已荡灭矣。”自是馆于其家,相见如主客焉。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诗经
- 左传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金史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列女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韩非子
- 管子
- 慎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焦氏易林
- 棋经十三篇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刘子
- 总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郁离子
- 随园诗话
- 词曲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