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一 忿狷
魏武有一妓,声最清高,而情性酷恶。欲杀则爱才,欲置则不堪。于是选百人一时俱教。少时,还有一人声及之,便杀恶性者。
魏武帝曹操有个歌伎,歌声最为清越悠远,但性情却非常不好。曹操想杀了她,却又爱惜她的歌唱技艺;想留下她,却又受不了她的脾气。于是挑选了一百名女子,同时训练她们的歌唱本领。不久发现果然有一个人唱的能赶上她,就把她杀了。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邪?”
蓝田侯王述性情急躁。有一次吃鸡蛋,用筷子夹鸡蛋,夹不起来,就大发脾气,拿起鸡蛋扔到了地上。鸡蛋在地上滚个不停,他也跟着从席上下地,用屐齿去踩,依然踩不到。他气极了,再从地上捡起来放进口里,咬破壳就吐了出来。王羲之听说了,大笑起来,说:“假使安期有这种性格,有这样的性格也一无可取,何况是王述!”
王司州尝乘雪往王螭许。司州言气少有牾逆于螭,便作色不夷。司州觉恶,便舆床就之,持其臂曰:“汝讵复足与老兄计?”螭拨其手曰:“冷如鬼手馨,强来捉人臂!”
司州刺史王胡之有一次冒着大雪前去王螭府上。王胡之说话的语气冒犯了王螭,王螭便很不高兴。王胡之发现了,就把坐床挪近王螭身边,拉着他的手臂说:“你难道值得和老兄计较!”王螭拨开他的手说:“冷得像鬼手一样,还硬要来拉人家的胳膊!”
桓宣武与袁彦道樗蒱,袁彦道齿不合,遂厉色掷去五木。温太真云:“见袁生迁怒,知颜子为贵。”
桓温和袁耽玩樗蒲。袁耽掷出的点子不合心意,就神色愠怒地把博具给扔掉了。温峤说:“看到小袁迁怒的样子,才知道颜回的可贵。”
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云:“已去。”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
谢奕秉性粗狂刚强。因为一件事不满意,就亲自跑到王述那里,口无遮拦,一顿大骂。王述正色面壁,不敢动一动。谢奕骂了半天才走。过了很久,王述问左右的小吏:“走了没?”答说:“走了。”这才回到原来的座位上。当时的人都赞叹他性子虽急,却能够包容别人。
王令诣谢公,值习凿齿已在坐,当与并榻。王徙倚不坐,公引之与对榻。去后,语胡儿曰:“子敬实自清立,但人为尔多矜咳,殊足损其自然。”
王献之去拜访谢安,正值习凿齿已经在座。两人本该并排坐,但王献之徘徊着不肯坐下。谢安引导他坐在对面的坐榻上。王离开后,谢安对谢朗说:“王献之确实清高自立,只是故意这么做,有些矜持固执,这太有损于自然了。”
王大、王恭尝俱在何仆射坐。恭时为丹阳尹,大始拜荆州。讫将乖之际,大劝恭酒。恭不为饮,大逼强之,转苦,便各以裙带绕手。恭府近千人,悉呼入斋,大左右虽少,亦命前,意便欲相杀。射无计,因起排坐二人之闲,方得分散。所谓势利之交,古人羞之。
王大和王恭曾经一起在左仆射何澄家做客,王恭当时任丹阳尹,王大刚受任荆州刺史等到他们快要分别的时候,王大劝王恭喝酒,王恭不肯喝,王大就强迫他,越来越急迫,随即各自拿起裙带缠在手上。王恭府中有近千人,全都叫来何澄家中;王大的随从虽然少,也叫他们前来,双方的意思是想要打起来。何澄没有办法,就站起来插入两人中间坐着,才把两人分开。人们所说的依仗权势和财富的交往,古人认为是可耻的。
桓南郡小儿时,与诸从兄弟各养鹅共斗。南郡鹅每不如,甚以为忿。迺夜往鹅栏闲,取诸兄弟鹅悉杀之。既晓,家人咸以惊骇,云是变怪,以白车骑。车骑曰:“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问,果如之。
南郡公桓玄小的时候,和堂兄弟们各自养鹅来斗。桓玄的鹅常常斗输了,就非常恼恨他们的鹅。于是夜间跑到鹅栏里。把堂兄弟的鹅全抓出来杀掉。天亮以后,家人全都被这事吓呆了,以为是妖怪所为,就把这件事报告给车骑将军桓冲。桓冲说:“不可能是妖怪,定是桓玄开玩笑罢了!”追问起来,果然如此。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论语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三国志
- 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载记
- 江南野史
- 大唐西域记
- 岭外代答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说苑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六韬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书目答问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龙城录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郁离子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词源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