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德类·卷六
◎方恪敏之种德
方恪敏公观承,子襄勤公维甸,两世为尚书、直隶总督,皆有名绩。恪敏五十未有子,抚浙时使人于江宁买一女子,公女兄弟送至杭州,将筮日纳室中矣。公至女兄弟所,见诗册有故友名,询之,知此女携其祖父作也。公曰:“吾少时与此君联诗社,安得纳其孙女乎?”还其家,助资嫁之。公年六十一矣,吴太夫人旋生子,即襄勤也。
◎稽封翁
吾乡稽涤圃先生承志,尝为河东河道总督,父子两世奇遇。其封翁某,少无赖,置身赌博场,贫益甚,乃就食于叔父文敏公曾筠河东官署。文敏甚恶之,恐其滋事,训戒綦严,不许出署。
公抑郁无聊,遂逃出,充作河标兵,拔百夫长。后文敏薨,文恭公璜又邀圣眷最隆。乾隆三十四年,文恭奉命勘南河工程,时封翁正在标下,捧茶一杯,打跧以进,文恭为之起立,诸大吏皆见之,疑而不敢问也。至公事毕,有某公从容窃问,文恭答曰:“此余族兄也。”乃大惊。自此屡次拔擢,至瓜州守备,而涤圃亦中乡榜,历官至长芦都转运使,遂引族归。一日偶与如夫人戏曰:“吾不欲做显官耳。若出山,珊瑚顶、孔雀翎,有何难哉!”如夫人曰:“妾不敢信,主公若得赤顶翠翎,妾愿作绿珠、红拂,以事主公。”交相拍手,自此出山,已而果然。
◎季封翁
江阴季仙九尚书芝昌,以进士第三人及第,官至闽浙总督。哲嗣念贻,亦以进士入翰林,家门鼎盛。而其赠公则以知县遣戍新疆,卒于口外者也。初赠公官直隶巨鹿县知县,地方传言有教匪事,公方严拿,总督遽飞章入告。及上命重臣来查办,公业将首犯擒获,并搜得名册二本,细为访问,非青莲、白莲等比,不过以鬼神祸福,恐吓愚民,为敛钱计耳,并无谋叛情事。及阅名册,则绅衿富户,几居其半。公筹思数日,至郡见太守曰:“此等人名为教匪,实非教匪,而册内共有二千数百户,俱是良民,一时无知,惑于祸福之说,与之往还,册上即列其名,并非从之为匪者也。星使到时,若将名册上呈,势必将各户拿问,总得原情释放,而二千数百人家已破矣。”太守曰:“子将若何?”
对曰:“以某之愚,欲将名册焚之,只办为首者数人而已矣。”太守曰:“此举甚善,然子且获大咎,咎不止于褫职,盍再思之。”公曰:“某思之已熟,一己获罪而能保数千户无恙,亦何惮而不为?”太守曰:“子愿则好为之,毋令后人笑子拙也。”公还,即举名册投之火,合署人皆大惊,既已无可奈何。星使至,将首犯审明后,即饬取名册,公曰:“某已查明,所列之人俱系良民,留之恐拖累,已焚之矣。”
星使大怒,顾亦无可奈何,只据实严参。褫公职,发新疆效力赎罪,公怡然就道。人或怜之、或嗤之,然此数干户实良民,虽漏网,地方亦卒无事,而公竟殁于戍所。公殁后不十年,尚书即探花及第,孙曾鼎贵。噫!孰谓天道无知,而报施果不足凭耶?
◎红豆书庄
东吴惠氏红豆书庄,在苏城东南冷香溪之北。先是东禅寺有红豆树,相传白鸽禅师所种,老而朽,复萌新枝。周惕移一枝植阶前,生意郁然,因自号“红豆主人”。僧目存为绘红豆新居图,主人自题五绝句,又赋红豆词十首,属和者二百余家,过吴门必停舟瞻赏。传至子孙,数十年来铁干霜皮,遂有参天之势矣。惠氏三世研经,蔚然为东南耆硕,余事作诗,复风流照曜如此,洵令人追慕不置也。
◎传是楼
昆山徐健庵先生《宋元经解》之刻,实足津逮来贤、肇起熙朝朴学。其私家藏书曰“传是楼”,向不得其解,后阅汪钝翁《传是楼记》云:“先生召诸子登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汝曹哉!尝慨为人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歌舞、舆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娱乐也。吾方鉴此,则吾何以传汝曹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
◎郝善人
道光间蓟州郝氏七世同居,食指千计,男耕女织,家法严整。士子读书应考,入学中举人,不赴礼部试,恐入仕也。出游不得越二十里外,京外官奉使其地,咸主其家,备供顿,不纤悉累地方官吏。四民之往来,则具酒醴刍秣无虚日。其余睦姻任恤,事不胜书,人皆称“郝善人”云。穷乡编户,有此驯良孝友之家,贞不绝俗,善不近名,古来独行传中,实所罕觏。详列于此,俾采风者有述焉。
◎曾文正家书
曾文正公致其弟威毅伯书云:“闻林文忠三子分家,各得六千串。督抚二十年,家私如此,真不可及。吾辈当以为法。”读此见文忠之清操,亦见文正兄弟之志趣。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岭外代答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三十六计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千金方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颜氏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