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高科得人
  国朝自太平兴国以来,以科举罗天下士,士之策名前列者,或不十年而至公辅。吕文穆公蒙正、张文定公齐贤之徒是也。及嘉祐以前,亦指日在清显。东坡《送章子平序》,以谓仁宗一朝十有三榜,数其上之三人,凡三十有九,其不至于公卿者,五人而已。盖为士者知其身必达,故自爱重而不肯为非,天下公望亦以鼎贵期之,故相与爱惜成就,以待其用。至嘉祐四年之制,前三名始不为通判,第一人才是评事、签判,代还升通判,又任满,始除馆职。王安石为政,又杀其法。恩数既削,得人亦衰矣。观天圣初榜,宋郑公郊、叶清臣、郑文肃公戬、高文庄公若讷、曾鲁公公亮五人连名,二宰相、二执政、一三司使。第二榜,王文忠公尧臣、韩魏公琦、赵康靖公槩连名。第三榜,王宣徽拱辰、刘相沆、孙文懿公仆连名。杨真榜,资不幸即死,王歧公硅、韩康公绛、王荆公安石连名。刘煇榜,煇不显,胡右丞宗愈,安门下焘、刘忠肃公挚、章申公惇连名。其盛如此!治平以后,第一人作侍从,盖可数矣。
  宋朝自从太平兴国以来,用科举网罗天下的才士,士人的策试名字列在前面的有些人,不出十年官就升到三公或辅相了。文穆公吕蒙正、文定公张齐贤等人就是这样。等到嘉佑年以前,这些人也还可以不用多少时日就处在清高显赫的地位,苏东坡《 送章子平序》 说,宋仁宗一朝公布了十三次科举文榜,计算其中前三名,其三十九人,这些人中没有升到公卿地位的,只有五个人罢了。因为作为士人的人知道自己一定会显达,所以自爱自重而不肯做非份的事;社会公众的期望也认为他们会极其显贵,所以对他们都爱护尊敬,帮助他们成就功名,等待将来的用场。到嘉佑四年的制度改革,前三名开始时还当不上通判,第一名才能得到个评事、签判,一步步升到通判,又再任职期满,才投予馆阁大臣之职。王安石执掌政务,又把这种制度降了等级,恩惠的数量既然减削了,得到的人才也就衰减了。观察天圣年的首次科举名榜,郑公宋郊、叶清臣、文肃公郑戬、文庄公高若讷、鲁公曾公亮五人名次相连,两人做了宰相,两人参执政事,一人做了三司使。第二次名榜,文忠公王尧臣、魏公韩琦、康靖公赵槩名次相连。第三榜,宣徽使王拱辰、宰相刘沆、文懿公孙仆名次相连。杨真那一榜,杨真不幸死去,岐公王硅、康公韩绛、荆公王安石连名。刘辉那一榜,刘辉没有显贷,右丞胡宗愈、门下降郎安焘、忿肃公刘挚、申公章惇名次相连。人才是这么繁盛!治平以后,第一名当上侍从,大概可以数过来了。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晋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庐山记
- 政书
- 菜根谭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国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六韬
- 三略
- 尉缭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悟真篇
- 亢仓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古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