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上智部·诸葛亮
有言诸葛丞相惜赦者。亮答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吴汉不愿为赦。先帝亦言:‘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间,每见启告,治乱之道悉矣,曾不及赦也。’若刘景升父子岁岁赦宥,何益于治乎?”及费祎为政,始事姑息,蜀遂以削。
蜀国有人批评诸葛亮在发布赦令上很吝啬,而法令又过严。诸葛亮对此回应说:“治理天下应本着至公至德之心,而不该随意施舍不当的小恩小惠。所以汉朝的匡衡、吴汉治国理政就认为无故开赦罪犯不是件好事。先帝刘备也曾说道:‘我曾与陈纪(字元方)、郑玄(字康成)交往,从与他们的交谈中,可以明了天下兴衰治乱的道理,但他们从没有说过大赦罪犯也是治国之道。’又如刘表父子年年都有大赦之令,结果身死国灭,赦免罪犯对治理国家有什么好处呢?”后来费祎主政时,采用姑息宽赦的策略,蜀汉的国势也因此逐渐削弱不振。
〔评〕子产谓子太叔曰:“惟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太叔为政,不忍猛而宽。于是郑国多盗,太叔悔之。仲尼曰:“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商君刑及弃灰,过于猛者也;梁武见死刑辄涕泣而纵之,过于宽者也。《论语》赦小过,《春秋》讥肆大眚。合之,得政之和矣。
(评)、春秋时郑国的子产对后继者太叔说:“只有具有大德的人,才可以用宽容的方法来治理人民;次一等的就只能用严厉的律法来治理了了。猛烈的大火,人看了就感到害怕,因此很少有人被烧死;平静的河水,人们喜欢接近嬉戏,却往往因此被淹死。所以用宽容的方法治理国家是很困难的,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后来太叔治理国家,不忍心用严厉的方法,从而导致郑国盗匪猖獗,民怨沸腾,太叔非常后悔,但为时已晚。孔子说:“政令过于宽容,百姓就会轻慢无礼,这时就要用严厉的律法来约束他们;过于严厉,百姓又可能凋残不堪,这时则要用宽松的政令来缓和他们的处境。用宽容来约束残弊,用严厉来整顿轻慢,这样才能做到人事通达,政风和谐。”战国时,商鞅对弃灰于道的人也要加以刑罚,这样就未免太过严苛了;梁武帝看见执行死刑就会心有不忍,往往流着泪把罪犯给释放掉,这样又太过宽容甚至显得有些懦弱了。《论语》有“对小的过错予以宽容”的说法,而《春秋》曾讥斥“那些放纵有大过错的人”。二者只有调和得当,才能实现政事的和谐。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仪礼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金史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明儒学案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吴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折狱龟鉴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难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术数
- 三命通会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颜氏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镜花缘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幽梦影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