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争议
《墨子》书十五卷、五十三篇,不仅所涉内容极为广泛,且编写体例及写作风格也不尽一致。有关《墨子》一书的作者和真伪问题,在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看法:
三项分类法,
把《墨子》全书分为内,外二篇及杂篇。汪中这种分法从全书中另辑杂篇一组,完全打乱了原书的篇章次序和结构,似不可取。
五组分类法
第一组是《亲士》到《三辩》,共七篇。皆后人假造的......。前三篇全无墨家口气。后四篇乃根据墨家的余论所作的。根据胡适之《中国哲学史大纲》的考证,当为魏晋时认为是儒家作品,新中国国学爱好者认为,乃汉末一介儒家学者,无名氏托名墨子进谏君主如何取舍人才。
第二组:《尚贤》三篇、《尚同》三篇、《兼爱》三篇、《非攻》三篇、《节用》两篇、《节葬》一篇、《天志》三篇、《明鬼》一篇、《非乐》一篇、《非命》三篇、《非儒》一篇,共24篇。大抵墨者演墨子的学说所做的,其中也有许多后人加入的材料。《非乐》、《非儒》两篇更可疑。墨子死后,墨家分成三派,有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因三派所传的学说不同,后人在汇编此书时,便把三派所传之学分上、中、下三篇并列。
第三组:《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六篇,不是墨子的书,也不是墨者记墨子学说的书。......这六篇是惠施、公孙龙时代的别墨作的。......
第四组:《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公输》并5篇,乃是墨家后人把墨子一生的言行辑聚来作的,就同儒家的《论语》一般。其中有许多材料比第二组还要更为重要。
第五组,自《备城门》以下到《杂学》共十一篇,所记都是墨家总结战国时期守城备敌的方法。分别有禽滑釐所受守城之法说,秦末所作说、伪作说等。
研究墨家者,可先读第二组和第四组,后读第五组,其余二组,可以不必细读。
此种分法对《墨子》书中篇章的分组比较细致,既顾及到作者,又考虑了各篇的内容以及它们在墨家研究中的地位,同时也保持了原书的篇章排列。分的甚好,因而被广为采纳。
因墨子中有道家之语,如《墨子》中的铦者必先挫,错者必先靡、甘井先竭,招木先伐、太盛难守等,皆出于道家之语。正统十年,张宇初奉敕,将《墨子》刻入《道藏》。现代所传的《墨子》只剩下五十三篇,这些篇幅是因为被道家著作《道藏》所收录,才得以留传下来。汪中将墨子书分为内外二篇以及诸杂篇,著有《墨子表征》一卷。现存《墨子》53篇,关于《墨子》的真伪一直是学界的大问题。清代《四库全书总目》诸位学士考证《墨子》非墨子自著:,书中多称子墨子,则门人之言,非所自著。
《墨子》非墨子自撰一说又有分别。一种说法是,全书皆为墨子门人乃至后人著录纂集而成,甚至夹有伪作,根本没有墨子自撰的成分。方授楚称:墨子未尝自著书也,今所传《墨子》书,乃墨翟弟子及其后学所记述缀辑而成者。郭沫若说:墨子自己并不曾著书.现存的墨子这书是汉人所纂集的,其中有些是墨家弟子的著录,有些还不是墨家的东西。
另一种说法是,全书既有墨子自撰的篇章。也有弟子及后人的作品。毕沅、梁启超等持这种看法。至于今本《墨子》中哪些篇为墨子自撰,哪些篇出自墨子弟子或后学之手,以及那些是伪讹之作等,各家说法不一。
- 推荐作品:
- 史
- 左传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后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南史
- 金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庐山记
- 政书
- 菜根谭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园冶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风俗演义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白牡丹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庄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古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