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零二 宰
历史来源
1、以官名作为姓氏,是周朝宰父的后代。宰父是周朝的一个官名,职责是管理王朝的内外事务。宰父官的后代,大多数用祖上的官职作为自己的姓氏,称为宰父氏或宰氏。后来宰父氏也改成了宰氏。成为宰氏的一支主要源流。
2、源于姬姓,也是一个以官职名作为姓氏的姓。春秋时期有周公旦的后裔周公孔在周朝担任太宰,被称为宰周公。他的后代以祖上的官职作为姓氏,成为宰氏的一支。宰(Zai)出自姬姓,以官名为氏,周代有太宰,其后人以宰为氏。郡望:西河郡(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沿岸一带)。礼成宋国誉起圣门上联说周代宋国人宰让,曾参与制定宋国礼仪制度。下联说春秋时鲁国人宰予,字子我,孔子的弟子,以擅长言语著称。曾在齐国任临淄大夫。对孔子"三年之丧"的主张表示怀疑,说:"父母死后,守孝三年,时间太长了……服丧一年就行了。"二迁徙分布宰氏的望族居住在西河,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离石县一带。
家族名人
宰应文:明朝时期江宁人。从小就失去了双亲,家境很贫穷。长大以后为了表达对父母的孝敬,他把父母的形象刻成木头人,而且像对待活人一样来侍奉,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成为当时有名的孝子。
宰我:字子我。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学生。他口齿伶俐,和子贡一样因为辩才而有名。有一次他问他的老师孔子说:“一个人死了父母以后要求守孝三年,这时间是不是过于长了。君子三年不习礼仪,礼仪一定会遭到破坏的;的、三年不奏乐,音乐也肯定会溃散。依我之见,守孝的时间一年也就够了。”孔子反问:“父母去世一年以后就一切恢复正常,你能心安理得吗?”宰我说:“能。”孔子说:“你要是能安心就那样做。君子在为父母守孝的时候,即使吃美食也不会觉得甘美,听音乐也不会觉得好听,所以才不忍心那样做呀。”宰我退了出去。孔子说:“宰我实在是太不仁义了。小孩子生下来三年后才开始能稍微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子女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天下共同遵行的道理呀。”看到宰我在白天睡觉,孔子又说:“朽木不可雕也。”后来宰我出任齐国的大夫,参与反对齐简公的叛乱,他的全家因此被杀害,孔子认为这很不值得。
宰亘:周朝名人。
迁徙分布
西河郡:战国时期魏国开始设置河西郡。地点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山西两省之间的黄河沿岸地区。
- 推荐作品:
- 经
- 十三经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后汉书
- 晋书
- 清史稿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史通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盐铁论
- 近思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吴子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二刻拍案惊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毛公案
- 中说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列子
- 抱朴子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