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本经阴符七术·盛神法五龙
盛神法五龙,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容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
要使精神旺盛充沛,必须效法五行之气。旺盛的精神中包含着五脏的精气,精神是五脏精气的统帅,心是精神的依托之所。只有道德才能使精神伟大,所以养神的方法归结为道。道是天地的开始,道产生一,一是万物的开端。万物的创造,天的产生,都是道的作用。道包容着无形的化育之气,在天地产生前便形成了。没有谁能看到它,没有谁能叫出它的名称,只好叫它做“神灵”。所以说,道是神明的根源,一是变化的开端。因此,人们只有用道德涵养五气,心里能守住一,才能掌握住道术。道术是根据道而采用的策略、方法,是心气按规律活动的结果。精神是道术的使者。人体的九窍、人体的器官,都是气进进出出的门户,都由心所总管。直接从上天获得本性的人,叫做真人。真人是与上天结成一体而掌握道的人。
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化物。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之谓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通过专心学习磨炼而掌握道的人,叫做圣人;圣人是触类旁通而掌握道的。人与其他生命是一体的,都是万物自然变化的结果。人类了解各类事物,都是通过感官认知。如果遇到疑惑不解的问题,要通过心的思考而运用道术判断;如果没有道术,一定不会通达。通达之后,五脏精气获得滋养,这时一定要努力使精神保持镇静专一。这便叫做“化”,即合符造化的精妙境界。五脏精气达到了化的境界,便产生志向、思想、精神、道德,精神是统一管理这四者的。宁静平和便可以养气,养气便可以使得志向、思想、精神、道德四者获得和谐,永不衰败,向四方散发威势。什么事都可以办到,长存不散,这便叫做一身达到了神化的境界,这种人便叫真人。真人,是跟天与道合一的,他能够坚守“一”,而且产生并养育万物.怀着上天之心.施行道德.他是用无为之道指导思想而发出威势的人。游说之士通晓了这一点,精神旺盛充沛,才能培养志向。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尚书
- 左传
- 仪礼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史通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兵家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商君书
- 慎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日知录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诗人玉屑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