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统论
须猕山是天地骨,中镇天地为巨物。如人背脊与项梁。生出四肢龙突兀。
四肢分出四世界,南北西东为四派。西北崆峒数万程,东入三帏为杳冥。
惟有南龙入中国,胎宗孕祖来奇特。黄河九曲为大肠,川江屈曲为膀胱。
分枝劈脉纵横去,气血钩连逢水住。大为都邑帝王州,小为郡县居公侯。
其次偏方小镇市,亦有富贵居其地。大率行龙有真星,星峰磊落是音身。
高山须认星峰起,平地龙行别有名。峰以星名取其类,星辰下照山成形。
龙神二字寻山诀,神是精神龙是质。莫道高山方有龙,却来平地失真踪。
平地龙从高脉发,高起星峰低落穴。高山即认星峰起,平地两旁寻水势。
两水夹处是真龙,枝叶周回踪者是。莫令山反枝叶散,山若反兮水散漫。
外山百里作罗城,此是平洋龙局段。星峰顿伏落平去,外山隔水来相顾。
平中仰掌似回巢,隐隐微微立邱阜。便从邱阜觅回巢,或有钩夹如旋螺。
钩夹是砂螺是穴,水注明堂聚气多。四旁绕护入城裹,水绕山环聚一窝。
霜降水枯寻不见,春夏水高龙脊现。此是平洋看龙法,过处如丝或如线。
高水一寸即是山,低土一寸水回环。水缠便是山缠样,缠得真龙如仰掌。
窠心掌里或乳头,端然有穴明天象。山缠水绕在平坡,远有围山近有河。
只爱山来抱身体,不爱水反去从他。水抱应如山来抱,水不抱兮山不到。
莫道高山龙易识,行到平洋失踪迹。藕断丝连正好寻,退却愈多愈有力。
高龙多下低处藏,四没神机便寻得。祖宗父母数程远,误得时师皆不识。
龙到平洋莫问踨,只观水绕是真龙。念得龙经无眼力,万卷藏真也是空。
- 推荐作品:
- 经
- 十三经
- 诗经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史记
- 汉书
- 清史稿
- 宋书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葬书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谱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龙文鞭影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聊斋志异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