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卷上·方药·方药离合论
方之与药,似合而实离也。得天地之气,成一物之性,各有功能,可以变易血气,以除疾病,此药之力也。然草木之性,与人殊体,入人肠胃,何以能如人之所欲,以致其效?圣人为之制方以调剂之,或用以专攻,或用以兼治,或相辅者,或相反者,或相用者,或相制者,故方之既成,能使药各全其性,亦能使药各失其性。操纵之法,有大权焉。此方之妙也。若夫按病用药,药虽切中,而立方无法,谓之有药无方;或守一方以治病,方虽良善,而其药有一二味与病不相关者,谓之有方无药。譬之作书之法,用笔已工,而配合颠倒;与夫字形俱备,而点画不成者,皆不得谓之能书。故善医者分观之,而无药弗切于病情;合观之,而无方不本于古法,然后用而弗效,则病之故也,非医之罪也。而不然者,即偶或取效,隐害必多,则亦同于杀人而已矣。至于方之大小奇偶之法,则《内经》详言之,兹不复赘云。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公羊传
- 易经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后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茶经
- 杂家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北游记
- 何典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无量寿经
- 僧伽吒经
- 道家
- 阴符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子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别集
- 冰鉴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