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卷下·书论·《伤寒论》论
仲景《伤寒论》,编次者不下数十家,因致聚讼纷纭。此皆不知仲景作书之旨故也。观《伤寒》叙所述,乃为庸医误治而设。所以正治之法,一经不过三四条,余皆救误之法,故其文亦变动不居。读《伤寒论》者,知此书皆设想悬拟之书,则无往不得其义矣。今人必改叔和之次序,或以此条在前,或以此条在后;或以此症因彼症而生;或以此经因彼经而变,互相诟厉。孰知病变万端,传经无定,古人因病以施方,无编方以待病。其原本次序,既已散亡,庶几叔和所定为可信,何则?叔和《序例》云:今搜采仲景旧论,录其症候、诊脉、声色,对病真方有神验者,拟防世急。则此书乃叔和所搜集,而世人辄加辨驳,以为原本不如此,抑思苟无叔和,安有此书?且诸人所编,果能合仲景原文否耶?夫六经现症,有异有同,后人见阳经一症,杂于阴经之中,以为宜改入阳经之内,不知阴经亦有此症也。人各是其私,反致古人圆机活法,泯没不可闻矣。凡读书能得书中之精义要诀,历历分明,则任其颠倒错乱,而我心自能剌会贯通,否则徒以古羽纷更互异,愈改愈晦矣!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中庸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说苑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女仙外史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道家
- 庄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