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十五 神方·服金液丹各证引药
虚劳白汤下,或姜汤下。
骨蒸潮热地骨皮汤或炒胡黄连五分煎汤,或丹皮汤下。
吐血茅根汤或藕节汤下。
消渴乌梅汤或石膏汤下。
肺胀真苏子汤下。
中满陈皮汤或木香汤或芥菜汤下。
水肿车前子汤或木通汤下。
休息痢白者,用臭椿根皮汤下,红者用鸡冠花汤下。
脾泄车前子炒焦煎汤下。
注下木通汤下。
大便闭芒硝煎汤下。
小便闭木通汤下。
尿血山栀木通汤下,或灯心竹叶汤下。
霍乱藿香汤下。
吐泻生姜灯心汤下。
尸厥姜汤下。
气厥真苏子汤下。
阴证附子汤下。
阴毒黄 汤或附子汤下。
目中内障木贼菊花汤下。
心下作痞,枳实桔梗汤下。
心胃痛延胡索汤或酒下。
胃寒米谷不化,干姜麦芽汤下,两胁急痛青皮汤下。
肚腹痛甘草白芍汤下。
脐腹痛麦芽汤下。
小腹痛小茴香汤下。
膀胱疝气小茴桔核汤下。
女人子宫虚冷姜汤下。
赤带地榆汤下。
白带樗白皮汤或白果炒 煎酒下。
小儿急惊风金银花汤下。
慢惊风人参汤下。
一切疑难之证俱用姜汤下。(昔人称金液丹有起死回生之功,真是救危神剂,然亦有戒人服饵者。如苏颂之《本草图经》,寇宗之《本草衍义》,一言其为效虽捷,为患亦速;一言其人但知用之为福,而不知为祸。盖亦有所鉴而云,世人于此疑而不敢服者多矣。然余常见二人,年少时,皆荒耽于色,至五十外皆患虚损,服参附渺若不知,有劝饵硫黄者,二人皆服皆有效。一人不能节欲,阅五六年竟以气脱而殒;一人能止欲,至八十余始卒,此目所亲击者也。夫药以治疾,有是疾必得是药而后愈。许叔微所谓“形有寒邪,虽婴孩亦可服金液;藏有热毒,虽羸老亦可服大黄。”至哉!通变之说,理不妄也。但中病则已,久服或致偏胜之患。凡药皆如是,岂特金液丹哉!其或服之终身,反致寿考,此其禀受特异余人,非可概论。若夫元气未衰,阴精先耗,此药实非所宜。更或渔色之徒,朝餐夕饵,不以此为治疾之良剂,而以此为逞欲之单方,自戕其生,而不之惧,卒乃归咎于金液丹之不可饵。然则鉴人之伤食而并议稻麻菽麦之不宜餐,鉴人之伤饮而并疑酒浆茗汁不可啜,岂理也哉?因忆书册中所载服硫黄而受益者采摘数条附录于后以示来者。)
(《夷坚志》云∶唐与正知医,遇人有奇疾,多以意治之。从舅吴巡检病不得前溲,卧则微通,立则涓滴不下,医人遍用通利小肠诸药,穷技巧勿验。其侄孙来问吴∶常日服何药?曰∶常服黑锡丹。问∶何人结砂?
曰∶自为之。唐洒然悟曰∶此繇结砂时,铅不死,硫黄飞去,铅砂入积膀胱,膀胱卧则偏重,故犹可溲,立则正塞水道,以故不能通。乃取金液丹三百粒分为十服,煎瞿麦汤下之,膀胱所积之铅得硫黄皆化成灰,自水道下,犹累累如细砂,病遂愈。)
(《类编》云∶仁和县一吏早衰,病瘠齿落,从货药道人得一方∶碾生硫黄为细末,入猪脏中,水煮脏烂,入蒸饼丸如梧子大,随意服之。两月后饮啖倍常,步履轻捷,年逾九十,略无老态,执役如初。因从邑宰入村,醉食牛血,遂洞下数十行,所泄如金水,顿觉 悴,少日而死。李巨源得其事于临安入宫医官管范,尝与王枢使言之,王曰∶尝闻猪肪脂能制硫黄,兹用猪脏尤为得理。枢使亦合服之,久亦见效。)
(《本草通元》云∶壬子秋余应试,北雍有孝廉张抱赤,久荒于色,腹满如斗,以参汤吞金匮丸,小便差利,满亦差减。阅旬日而满腹如故,肢体厥逆,仍投前药,竟无裨也。举家哀乱,惟治终事。抱赤泣告曰∶若可救我,当终身父事之。余曰∶能饵金液丹数十粒,虽不敢谓万全,或有生理。抱赤连服百粒,小便遄行,满消食进,更以补中、八味并用,遂获痊安。故夫药中肯綮,如鼓应桴。世之病是证而不得援者众矣。有如抱赤之倾信者几人哉!且硫非治满之剂,特以元阳将绝,参附无功,藉其纯阳之精,令阴寒之滞,见 冰消尔。)
- 推荐作品: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仪礼
- 论语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
- 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六韬
- 三略
- 吴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僧宝传
- 庄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郁离子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