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 卷中·中暑
凡此病脉大而缓,其候饮食不减,起居如常,但时发烦热,渴饮无度,此暑证也,易治,知母散一服便愈。
若烦热困倦不食者,暑气伤胃也,服温中汤药即愈。若服香薷、六一寒凉等剂,冰损胃气,多致变疟痢泄泻诸证,慎之。若暑气客于心包络之经,令人谵言烦渴,欲饮冷水,小便秘涩,大便下赤水,当服阿胶丸、当归芍药汤而愈。若暑月饮食冷物,寒邪入客胃中,致腹中作痛,宜金液、草神、全真、来复等丹连二服便愈。若以凉药下之,变为中满脾泄。若元气虚,早间行路,冷气入腹,令人心肚作痛,宜服金液丹或来复丹。凡暑月人多食冷物,若常服金液、全真、来复、保元等丹,自然脾胃调和,饮食不伤,但少壮人须五日一次,恐热上攻眼目也。(中暑之证,原只寻常,苟渴饮无度,知母散可一服;若困倦不食,盒饭温中;设暑客于心包络,谵烦饮冷,溺涩便赤,清心凉血,皆一剂可愈者。若今之医家,将一切内伤虚寒之证,亦认为暑,恣用寒凉,朝夕靡已,及变阴深冷脱,犹云暑邪内攻,病势深重,难挽回矣。间遇明眼高手,投以参附,犹且从中阻挠。洎投之有效,辄 颜支饰∶我原欲转手,不谓渠意亦同。投之不效,谗言蜂起,一肩卸却,罪归参附。病家本不识病情,未免随之怨怅,嗟!
嗟!此种医人,天良尽丧,予具热肠,常遭此辈谤累,因书此以志慨。)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易经
- 其他经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平宋录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管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了凡四训
- 知言
- 道家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