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二经筋(节要)
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趾,上结于踝,斜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侧,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腘;其别者,结于腨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上侠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网,下结于頄;其支者,从腋后外廉结于肩髃;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骨;其支者,出缺盆,斜上出于頄。其病小指支跟肿痛,腘挛,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腋支缺盆中纽痛,不可左右摇。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仲春痹也。
足少阳之筋,起于小趾次趾,上结外踝,上循胫外廉,结于膝外廉,其支者,别起外辅骨,上走髀,前者结于伏兔之上,后者结于尻;其直者,上乘?季胁,上走腋前廉,系于膺乳,结于缺盆。直者,上出腋,贯缺盆,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颔,上结于頄,支者,结于目眦为外维。其病小指次指支转筋,引膝外转筋,膝不可屈伸,腘筋急,前引髀,后引尻,即上乘?季胁痛,上引缺盆、膺乳,颈维筋急。从左之右,右目不开,上过右角,并蹻脉而行,左络于右,故伤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维筋相交。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孟春痹也。
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趾,结于跗上,斜外上加于辅骨,上结于膝外廉,直上结于髀枢,上循胁属脊;其直者,上循骭,结于膝;其支者,结于外辅骨,合少阳;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结,上颈,上侠口,合于頄,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网,阳明为目下网;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其病足中趾支胫转筋,脚跗坚,伏兔转筋,髀前肿,(疒貴)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颊,卒口噼,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以桑钩钩之,即以生桑灰置之坎中,高下以坐等,以膏熨急颊,且饮美酒,啖美灸肉;不饮酒者,自强也,为之三拊而已。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季春痹也。
足太阴之筋,起于大趾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其直者,络于膝内辅骨,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结于脐,循腹里,结于肋,散于胸中;其内者,着于脊。其病足大趾支内踝痛,转筋痛,膝内辅骨痛,阴股引髀而痛,阴器纽痛,下引脐两胁痛,引膺中脊内痛。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孟秋痹也。
足少阴之筋,起于小趾支下,并足太阴之筋,斜走内踝之下,结于踵,与太阳之筋合,而上结于内辅之下,并太阴之筋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循脊内,侠膂,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筋合。其病足下转筋,及所过而结
者,皆痛及转筋。病在此者,主痫瘛及痓,在外者不能俯,在内者不能仰。故阳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阴病者不能仰。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在内者,熨引饮药,此筋折纽,纽发数甚者死不治。名曰仲秋痹也。
足厥阴之筋,起于大趾之上,上结于内踝之前,上循胫,上结内辅之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其病足大趾支内踝之前痛,内辅痛,阴股痛转筋,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治在行水清阴气。其病转筋者,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季秋痹也。
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结于肘内锐骨之后,弹之应小指之上,入结于腋下;其支者,循臂阴,入腋下,后走腋后廉,上绕肩胛,循颈,出走太阳之前,结于耳后完骨;其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下结于颔,上属目外眦。其病小指支肘内锐骨后廉痛,腋下痛,腋后廉痛,绕肩胛引颈而痛,应耳中鸣痛引颔,目瞑良久乃得视,颈筋急,则为筋瘘颈肿,寒热在颈者。治在燔针劫刺之,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其为肿者,复而锐之。本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颔,结于角,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仲夏痹也。
手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中循臂,结于肘,上绕臑外廉,上肩,走颈,合手太阳;其支者,当曲颊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乘颔,结于角。其病当所过者,即支转筋,舌卷。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季夏痹也。
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于肘外,上臑,结于髃;其支者,绕肩胛,侠脊;直者从肩髃上颈;其支者,上颊,结于頄;直者,上出手太阳之前,上左角,络头,下右颔。其病当所过者,支痛及转筋,肩不举,颈不可左右视。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孟夏痹也。
手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结于鱼后,行寸口外侧,上循臂,结肘中,上臑内廉,入腋下,出缺盆,结肩前髃,上结缺盆,下结胸里,散贯贲,合贲下抵季胁。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痛甚成息贲,胁急吐血。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仲冬痹也。
手厥阴之筋,起于中指,与太阴之筋并行,结于肘内廉,上臂阴,结腋下,下散前后侠胁;其支者,入腋,散胸中,结于臂。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前及胸痛息贲。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孟冬痹也。
手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内侧,结于锐骨,上结肘内廉,上入腋,交太阴,侠乳里,结于胸中,循臂下系于脐。其病内急心承伏梁,下为肘网。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筋痛,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其承伏梁唾血脓者,死不治。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俯不伸。淬刺者,刺寒急也,热则筋纵不收,无用燔针。名曰季冬痹也。
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噼,眦急不能卒视,治皆如上方也。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孟子
- 尔雅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梁书
- 辽史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谱录
- 茶经
- 杂家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绿野仙踪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郁离子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