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二经井穴(杨氏)
手太阴井:少商
人病膨胀,喘咳,缺盆痛,心烦,掌热,肩背疼,咽痛喉肿。斯乃以脉循上膈肺中,横过腋关,穿过尺泽入少商,故邪客于手太阴之络,而生是病。
可刺手太阴肺经井穴少商也,手大指侧。刺同身寸之一分,行六阴之数各一痏,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灸三壮。
手阳明井:商阳
人病气满,胸中紧痛,烦热,喘而不已息。斯乃以其脉自肩端入缺盆,络肺;其支别者从缺盆中直而上颈,故邪客于手阳明之络,而有是病。
可刺手阳明大肠井穴商阳也,在手大指次指爪甲角。刺入一分,行六阴之数,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灸三壮。
足阳明井:厉兑
人病腹心闷,恶人火,闻响心惕,鼻衄唇喎,疟狂,足痛,气蛊,疮疥,齿寒。乃脉起于鼻交頞中,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侠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故邪客于足阳明之络,而有是病。
可刺足阳明胃经井厉兑,足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韭许。刺一分,行六阴数,左取右,食顷已。
足太阴井:隐白
人病尸厥暴死,脉犹如常人而动,然阴盛于上,则邪气重上,而邪气逆,阳气乱,五络闭塞,结而不通,故状若尸厥,身脉动,不知人事,邪客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络,此五络,命所关。
可初刺足太阴脾隐白,二刺足少阴肾涌泉,三刺足阳明胃厉兑,四刺手太阴肺少商,五刺手少阴心少冲,五井穴各二分,左右皆六阴数。不愈,刺神门;不愈,以竹管吹两耳,以指掩管口,勿泄气,必须极吹蹙,才脉络通,每极三度。甚者灸维会三壮。针前后各二分,泻二度,后再灸。
手少阴井:少冲
人病心痛烦渴,臂厥,胁肋疼,心中热闷,呆痴忘事,颠狂。斯乃以其脉起于心,支从心系侠喉咙,出向后腕骨之下,直从肺,行腋下臑内,循廉肘内通臂,循廉抵腕,直过神门脉,入少冲。
可刺手心经井少冲,手小指内侧交肉者如韭叶。刺一分,行六阴数,右取左,若灸三炷,如麦大,不已,复刺神门穴。
手太阳井:少泽
人病颔肿,项强难顾,肩似拔,臑似折,肘臂疼,外廉痛。斯乃以其脉起小指,自少泽过前谷,上循臂内至肩入缺盆,向腋,络心间,循咽下膈,抵胃;支从缺盆上颈颊,至目锐眦入耳,复循颊入鼻雜,斜贯于颧,故邪客于太阳络,生是病。
可刺手小肠井少泽,小指外侧与肉相交如韭叶。刺一分,六阴数各一痏,左病右取。若灸如小麦炷,三壮止。
足太阳井:至阴
人病头项肩背腰目疼,脊痛,痔疟,颠狂,目黄泪出,鼻流血。斯乃经之正者,从脑出,别下项;支别者,从膊内左右别下,又其络从上行,循眦上额,故邪客于足太阳络,而有是病。
可刺足太阳膀胱井至阴,小指外侧韭叶。行六阴数,不已,刺金门五分,灸三壮;不已,刺申脉三分,如人行十里愈。有所坠,瘀血留腹内,满胀不得行,先以利药,次刺然谷前脉出血立已。不已,刺冲阳三分(胃之原)及大敦见血(肝之井)。
足少阴井:涌泉
人病卒心痛,暴胀,胸胁支满。斯乃脉上贯肝膈,走于心内,故邪客于足少阴之络,而有是病。
可刺足少阴肾井涌泉,足心中。刺三分,行六阴数,见血出,令人立饥欲食,左取右,素有此病,新发,刺五日愈,灸三壮。
手厥阴井:中冲
人病卒然心痛,掌中热,胸满膨,手挛臂痛,不能伸屈,腋下肿平,面赤目黄,善笑,心胸热,耳聋响。斯乃以其包络之脉,循胁过腋下,通臑内,至间使入劳宫,循经直入中冲;支别从掌循小指,过次指关冲,故邪客于手厥阴络,生是病。
可刺手厥阴心包井中冲,中指内端去甲韭叶。刺一分,行六阴数,左取右,如食顷已。若灸可三壮,如小麦炷。
手少阳井:关冲
人病耳聋痛,浑浑目疼,肘痛,脊间心后疼甚。斯乃以其脉上臂,贯臑外循肩上,交出少阳缺盆、膻中、膈内;支出颈项耳后,直入耳中;循遍目内眦,故邪气客于少阳之络,生是病。
可刺手少阳三焦井穴关冲也,手小指次指去爪甲与肉交者如韭叶许。刺一分,各一痏,右取左,如食顷已。如灸三壮不已,复刺少阳俞中渚穴。
足少阳井:窍阴
人病胸胁足痛,面滞,头目疼,缺盆腋肿汗多,颈项瘿瘤强硬,疟生寒热。乃脉支别者,从目锐下大迎,合手少阳抵项,下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交中贯膈,络肝胆,循胁,故邪客于足少阳之络,而有是病。
可刺足少阳胆井窍阴,在次指与肉交者如韭叶许。刺一分,行六阴数,各一痏,左病右取,如食顷已。灸可三壮。
足厥阴井:大敦
人病卒疝暴痛,及腹绕脐上下急痛。斯乃肝络去内踝上五寸,别走少阳;其支别者,循胫上睪,结于茎,故邪客于足厥阴之络,而有是病。
可刺足厥阴肝经井穴大敦,大指端。行六阴数,左取右,素有此病,再发,刺之三日已。若灸者,可五壮止。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齐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贞观政要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三字经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商君书
- 折狱龟鉴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列子
- 抱朴子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