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十七
(论一首 脉证二十七条 方二十三首)
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此属支饮。
问曰: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师曰:以发其汗,令阳微膈气虚,脉乃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寒在于上,医反下之,今脉反弦,故名曰虚。
寸口脉微而数,微则无气,无气则荣虚,荣虚则血不足,血不足则胸中冷。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
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
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
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
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干呕,吐诞沫,头痛者,茱萸汤主之。(方见上)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半升(洗)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甘草三两(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黄芩三两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半夏半升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方见痰饮中)
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
猪苓散方
猪苓 获苓 白术各等分
右三味,作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四逆汤方
附子一枚(生用) 干姜一两半 甘草二两(炙)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 半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千金》云:治胃反不受食,食入即吐。《外台》云:治呕心下痞硬者)
大半夏汤方
半夏二升(洗完用) 人参三两 白蜜一升
右三昧,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取二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
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外台》方,又治吐水)
大黄甘草汤方
大黄四两 甘草一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扶零泽泻汤方((外台)云:治消渴脉络胃反吐食之,有小麦一升)
茯苓半斤 泽泻四两 甘草二两 桂枝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内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
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者,文蛤汤主之。兼主微风,脉紧*,头痛。
文蛤汤方
文蛤五两 麻黄三两 甘草三两 生姜三两 石膏五两 杏仁五十枚 大枣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汗出即愈。
干呕,吐逆,吐诞沫,半夏干姜散主之。
半夏干姜散方
半夏 干姜各等分
右二味,杵为散,取方寸匕,浆水一升半,煎取七合,顿服之。
病人胸中似喘不端,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愤愤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
生姜半夏汤方
半夏半升 生姜汁一升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内生姜汁,煮取一升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后服。
于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
橘皮汤方
橘皮四两 生姜半斤
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下咽即愈。
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
橘皮竹茹汤方
橘皮二升 竹茹二升 大枣三十枚 生姜半斤 甘草五两 人参一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夫六府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上气,脚缩;五藏气绝于内者,利不禁,下甚者,手足不仁。
下利脉沉弦者,下重;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
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
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脉紧,为未解。
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下利脉反弦,发热身汗者,自愈。
下利气者,当利其小便。
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
下利清谷,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胀满。
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日卒 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直桂枝汤。
四逆汤方(见上)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口父 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稀粥一升,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架梁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淋漓。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
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扬。
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利去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
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大承气汤方(见痉病中)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 厚朴二两(炙) 枳实大者三枚(炙)
右三昧,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之滓,分温二服。(得利则止)
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斤(一半封、一半筛末)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
右三昧,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白头翁汤方
白头翁二两 黄连三两 黄柏三两 秦皮三两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栀子豉汤主之。
栀子豉汤
桅于十四枚 香豉四合(绵裹)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则止。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通脉四道汤方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甘草二两(炙)
右三昧,以水三升,煮取一斤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下利肺痈,紫参汤主之。
紫参汤方
紫参半斤 甘草三两
右二味,以水五升,先煮紫参,取二升,内甘草,煮取一升半,分温三服。(疑非仲景方)
气利,诃梨勒散主之。
诃梨勒散方
诃梨勒十枚(煨)
右一味为散,粥饮和,顿服。(疑非仲景方)
附方
《千金翼》小承气汤:治大便不通,哕,数谵语。(方见上)
《外台》黄芩汤:治干呕下利。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桂枝一两 大枣十二枚 半夏半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尔雅
- 谷梁传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魏书
- 陈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传记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桑辑要
- 难经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墨子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公孙龙子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