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草部·荠苠
释名
读如齐尼。亦名杏参、杏叶沙参、甜桔梗、白面根。苗名隐忍。
气味
(根)甘、寒、无毒。
主治
强中、消渴(男子出精后,阴茎仍然坚挺,称为“强中”;如同时有多饮多便现象,即属“消渴”,能发痈疽)。用猪肾一个,黑大豆一升,加水一斗半,煮成一半。去渣留汁,再加荠 、石膏各三两,人参、茯苓、磁石、知母、葛根、黄芩、栝楼根、甘草各二两,同煮汁至三升。分三次服。此方名“石子荠 汤”。又方:荠 、大豆、茯苓、磁石、栝楼根、熟地黄、地骨皮、玄参、石斛、鹿茸各一两,人参、沉香各半两,共研细,加煮烂的猪肚子,捣匀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服,盐水送下。此方名“荠 丸”。
疔疮肿毒。用生荠 根捣汁内服,外用药渣敷疮。三次可愈。
脸上黑泡。用荠 、肉桂各一两,研细。每服一茶匙,醋汤送下。
中钩吻毒(钩吻的叶子类似一种芹类,误采食后有生命危险)。用荠 八两,加水六升,煮成三升。每服五合,一天服五次。
- 推荐作品:
- 史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正史
- 三国志
- 明史
- 清史稿
- 隋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谱录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夜航船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避暑录话
- 小说家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花月痕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幻中游
- 春秋配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中说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抱朴子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训蒙骈句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