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火部·针火
释名
亦名燔针、淬针、烧针、煨针。
主治
火针,用的是钢针,是烧过的钢针。方法是:在灯盏里,放二十七茎灯草,注满麻油,把灯草点燃。然后把针不断沾油,不断持向灯火里去烧。要烧到通红才能用,用时须按穴道针刺。或针末烧红或是冷针,那不但不能治病,而且于人有害。
火针,“乃为筋寒而急者设”。所谓筋寒而急,指肌肉受寒,猛缩不已。这是火针是古的用途。以后,又有人用以刺积块,又有人用以刺痈疽。以后,还有人用以治伤寒症。那就不免要出些副作用了。总结火针的用途,行之有效者,约有下列四项:
  治风寒筋急挛引痹痛,即所谓急抽筋。
  治瘫痪不仁。
  治症块、结积(腹中结块)。
  治痈疽发背,有脓无头。
前两项,按穴刺,拔针要快。拔针后,急用指头按穴孔,否则痛甚。第三项,针刺入,可转动,拔针要慢。第四项,要让脓流出来,所以不宜按穴孔。“凡用火针,太深则伤经络,太浅则不能去病。”应当进针适当。针后如有发热恶寒,这是对了症的表现,是好现象。据《灵枢经》讲:刺到病人内部如有知觉,就行了,刺到病人叫痛,就不算好。
病在脸部以夏天在湿热在两脚时,都不可用火针。
附方
平头针:是火针的一种。一般火针,针头是尖的,平头针呢,针头是平的,专门用来治眼病。凡是肝虚的人,眼睛昏,眼泪多,甚至长一层顽厚的皮膜,障在瞳孔之前,这便是所谓这两种翳子,都可采用平头火针熨烙法来治疗。平头针的针头平而圆,这圆头的大小和翳子的大小差不多。把针头烧红,迎向眼珠面前,徐徐熨烙,接触要非常轻,只以翳膜渐渐烘干、渐渐裂破为度。翳破之后,可用除翳药敷点。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大学
- 易传
- 三国志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明季南略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围炉夜话
- 国语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兵家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撼龙经
- 葬书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墨子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南游记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小五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中说
- 僧伽吒经
- 道家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古文观止
- 冰鉴
- 幽梦影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古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