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素问·灵兰秘典论
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贵贱何如?
黄帝问道:我想听你谈一下人体六脏六腑这十二个器官的职务分工,功能主次是怎样的呢?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岐伯回答说:你问的真详细呀!请让我详细讲解这个问题。心,主宰全身,是君主之官,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由此而出。肺,是相傅之官(宰相),犹如相傅辅佐着君主,主一身之气而调节全身的活动。肝,像将军一样的勇武,称为将军之官,谋略由此而出。胆,像中正的判官(法官、检查长),主管决断。膻中(此处指心包络,维护着心而接受其命令),是臣使之官(太监),为君主(心志)制造喜乐。脾和胃,是仓廪之官,饮食五味的水谷精华靠它们的作用而得以消化、吸收和运输。大肠,是传导之官,它能传送食物的糟粕,使其变为粪便排出体外。小肠,是受盛之官,它承受胃中下行的食物而进一步分化清浊。肾,是作强之官,它能够使人发挥强力而产生各种技巧(,是人体生命的本元)。三焦,是决渎之官(水利部长),它能够通行水道。膀胱,是州都之官(分配水源),蓄藏津液,通过气化作用,方能排出尿液。以上这十二位掌管国家的官员,虽有分工,但其作用应该协调而不能相互脱节。所以君主(指心脏)如果明智顺达,则下属也会安定正常,用这样的道理来养生,就可以使人长寿,终生不会发生危殆,用来治理天下,就会使国家昌盛繁荣。君主如果不明智顺达,那么,包括心脏在内的十二官就都要发生危险,各器官发挥正常作用的经络闭塞不通,形体就要受到严重伤害。在这种情况下,谈养生续命是不可能的,只会招致灾殃,缩短寿命。同样,以君主之昏聩不明来治理天下,那政权就危险难保了,千万要警惕再警惕呀!
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闵闵之当,孰者为良!恍惚之数,生于毫厘,毫厘之数,起于度量,千之万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
至深的道理是从细微之处表现出来的,其变化也没有穷尽,谁能清楚地知道它的本源呢!实在是困难得很呀!仿效的人很多,可又有谁能知道其精要之处呢!各种学说纷繁复杂,可又有谁能分辨何者为良呢!产生至深道理的若有若无的毫厘事物,来源于比毫厘更小的不可度量的事物,这些细微事物成千上万地积累扩大,推衍增益,才演变形成了至为精要的理论总结。
黄帝曰:善哉!余闻精光之道,大圣之业,而宣明大道,非斋戒择吉日不敢受也。
黄帝说:好啊!我听到了精纯明彻的道理,这真是大圣人建立事业的基础,对于这宣畅明白的宏大理论,如果不先斋戒并选择吉日,我可不敢接受啊。
黄帝乃择吉日良兆,而藏灵兰之室以传保焉。
于是,黄帝选择了有好兆头的吉祥日子,把这篇著作珍藏在灵台兰室(指供帝王藏书的书室),很好地保存起来,以让此宝典流传后世。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十三经
- 左传
- 周礼
- 论语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晋书
- 清史稿
- 旧五代史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说苑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管子
- 慎子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濒湖脉学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庄子
- 阴符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