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版本
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列在杂家类的《尉缭》有29篇,列在兵形势家类的《尉缭》有31篇。由于班固没有对两者之间的关系给予说明,而流传至今的《尉缭子》仅有24篇,与上述两种《尉缭》的篇数均不相符,这就给后人的研究带来了困难。也正式因为这个原因,关于《尉缭子》的著录及其版本,成为了历代学者研究该书是集中讨论的又一个重要问题。银雀山竹简《尉缭子》出土以后,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更加热烈、深入了,但是至尽仍然未能形成一致意见。,概括起来讲,学术界曾有以下几种主要看法:
认为实际上就只有一种《尉缭》,班固的《汉志》把这部书既分在杂家,又分在兵形势家内,就因为它用的是互助法。
认为杂家《尉缭》本是一部著作,却被《汉书》的作者班固分在‘杂家'与‘兵家'两大类中当成两部书,从而引起了误解,造成了混乱,今本《尉缭子》几是班固所说的《尉缭》。
认为兵家和杂家《尉缭》显然是内容不同仅同署名的两本书,杂家书没有流传下来,今本是兵形势家《尉缭》。
认为今本《尉缭子》当是原杂家书,兵家书在隋以前就已亡佚,元丰年间编入《武经七书》的正是隋唐时的杂书《尉缭子》。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菜根谭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医家
- 农桑辑要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温病条辨
- 术数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茶经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列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