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八 勒卒令
金、鼓、铃、旗,四者各有法。鼓之则进,重鼓则击。金之则止,重金则退。铃,传令也。旗,麾之左则左,麾之右则右。奇兵则反是。一鼓一击而左,一鼓一击而右。一步一鼓,步鼓也。十步一鼓,趋鼓也 。音不绝,鹜鼓也。商,将鼓也。角,帅鼓也。小鼓,伯鼓也。三鼓同,则将、帅、伯其心一也。奇兵则反是。鼓失次者有诛,(讙)[喧 ]哗者有诛,不听金、鼓、铃、旗而动者有诛。
金鼓铃旗四种指挥工具各有各的用法。一次击鼓部队就前进,二次击鼓部队就冲击;一次鸣金部队就停止,第二次鸣金就代表马上退兵。铃是用来传达命令的。旗指向左边部队就向左,指向右边部队就向右。但使用奇兵时就应变换这些指挥信号。有时鼓声一阵是令部队向左冲击的,有时鼓声一阵是令部队向右冲击的。走一步敲一下鼓是慢步行进的鼓声,走十步敲一次鼓是快步行进的鼓声,鼓声不断是跑步行进的鼓声。发商音的鼓,是将使用的鼓;发角音的鼓,是帅使用的鼓;发音细小的鼓,是伯使用的鼓;三种鼓声同时响起,表示将、帅、伯意图一致。对奇兵应改换这些指挥信号。鼓音混乱的处死,大声喧哗扰乱鼓音的处死,不听金鼓铃旗指挥而擅自行动的处死。
百人而教战,教成,合之千人;千人教成,合之万人;万人教成,合之三军。三军之众,有分有合,为大战之法,教成,试之以阅。
首先以百人为单训练作战,训练完成后,再以千人为单位进行合练,千人训练完成后,以万人为单位进行合练,万人训练完成,就集合全军进行合练。全军吏卒都应学会有时分散,有时集中这种大军作战的方法。全军训练完成后,通过校阅,以检查训练的效果。
方亦胜,圆亦胜,错邪亦胜,临险亦胜。敌在山,缘而从之;敌在渊,没而从之。求敌若求亡子,从之无疑,故能败敌而制其命。
有训练的军队方阵也能取胜,圆阵也能取胜,在错综复杂的地形作战也能取胜,在险要阻绝的地形作战也能取胜。敌人在山上,就缘山进攻它。敌人在水上,就下水攻击他。攻打敌人要像找丢失的孩子一样迫切,毫不迟疑地追击,所以能打败敌人,致敌于死命。
夫蚤决先(敌)[定],若计不先定,虑不蚤决,则进退不定,疑生必败。故正兵贵先,奇兵贵后,或先或后,制敌者也。
用兵必须提早定下决心,预先确定作战计划,如果计划不预先制定,决心不及早定下,就会进退不定,疑虑丛生,这样必然招致失败。一般说未正兵应该先用,奇兵应该后用,但是哪个先用,哪个后用,都是为了战胜敌人。
世将不知法者,专命而行,先击而勇,无不败者也。其举有疑而不疑,其往有信而不信,其致有迟疾而不迟疾。是三者,战之累也。
一些庸将不懂得这种奇正变化的法则,一意孤行,以先击为勇,这就没有不失败的了。在出兵时,该考虑的不考虑;进军中,该有信心而又动摇;在战斗中,当快时不快,当慢时不慢,这三种都是对作战不利的。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论语
- 孟子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晋书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潜夫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撼龙经
- 葬书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千字文
- 墨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