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 十问
兵问曰:交和而舍,粮食均足,人兵敌衡,客主两惧。敌人圆阵以胥,因以为固,击[ 之奈何?曰] :击此者,三军之众分而为四五,或傅而佯北,而示之惧。彼见我惧,则遂分而不顾。因其乱毁其固。驷鼓同举,五遂俱傅。五遂俱至,三军同利。此击圆之道也。交和而舍,敌富我贫,敌众我少,敌强我弱,其来有方,击之奈何?曰:击此者,□阵而□之,规而离之,合而佯北,杀将其后,勿令知之。此击方之道也。交和而舍,敌人既众以强,劲捷以刚,锐阵以胥,击之奈何?击此者,必三而离之,一者延而衡,二者[□□□□□] 恐而下惑,下上既乱,三军大北。此击锐之道也。交和而舍,敌既众以强,延阵以衡,我阵而待之,人少不能,击之奈何?击此者,必将三分我兵,练我死士,二者延阵张翼,一者材士练兵,期其中极。此杀将击衡之道也。交和而舍,我人兵则众,车骑则少,敌人十倍,击之奈何?击此者,当保险带隘,慎避广易。故易则利车,险则利徒。此击车之道也。交和而舍,我车骑则众,人兵则少,敌人十倍,击之奈何?击此者,慎避险阻,决而导之,抵诸易。敌虽十倍,便我车骑,三军可击。此击徒人之道也。交和而舍,粮食不属,人兵不足俧,绝根而攻,敌人十倍,击之奈何?曰:击此者,敌人既□而守阻,我..反而害其虚。此击争□之道也。交和而舍,敌将勇而难惧,兵强人众自固,三军之士皆勇而无虑,其将则威,其兵则武,而理强粮瞍,诸侯莫之或待。击之奈何?曰:击此者,告之不敢,示之不能,坐拙而待之,以骄其意,以惰其志,使敌弗识。因击其不□,攻其不御,压其骀,攻其疑。彼既贵既武,三军徙舍,前后不相睹,故中而击之,若有徒与。此击强众之道也。交和而舍,敌人保山而带阻,我远则不接,近则无所,击之奈何?击此者,彼敛阻移□□□□□则危之,攻其所必救,使离其固,以揆其虑,施伏设援,击其移庶。此击保固之道也。交和而舍,客主两阵,敌人形箕,计敌所愿,欲我陷覆,击之奈何?击此者,渴者不饮,饥者不良,三分用其二,期于中极,彼既□□,材士练兵,击其两翼,□彼□喜□□三军大北。此击箕之道也。
兵家问道:“两军对垒,双方粮食都很充足,兵员人数和武器也相当,双方彼此都畏惧对方。这时,敌军布下圆阵固守待战,怎么攻击敌军呢?”孙膑道:“攻击这样的敌军,可以把本方军兵分成四五路,有的军兵与敌军稍一接触就假装败逃,装出十分畏惧敌军的样子。敌军见我军畏惧,就会毫无顾忌地分兵追击我军。我军就可以乘放军乱而毁掉其坚固的阵地,随即驱动战车,擂响战鼓,五路军兵齐发,全军协同攻击敌军了。这就是击破敌军圆阵的办法。”“两军对垒时,敌方很富,我方很穷,敌军兵多,我军兵少,敌强我弱,敌军用方阵向我方进攻,我军该如何抗击敌军呢?”孙膑说:“抗击这样的敌军,..使集中的敌军分散,一接触就假装败逃,然后伺机从后面攻击敌军,但要注意不让敌军事先察觉。这就是攻破敌军方阵的办法。”“两军对垒时,敌军人数既多又强,勇猛、敏捷,并且列成锐阵准备与我军交战,该如何抗击这样的敌军?”孙膑说:“抗击这样的敌军,要把本方的军队分成三部分,以便调动、分散敌军。用本方一部分军兵与敌军周旋抗衡,阻滞敌军;第二部分军兵..从而造成敌军将领恐惧,士兵惶惑,上下混乱,敌军必将全军大败。这就是击破敌军锐阵的办法。”“两军对垒时,敌军人数多而且强大,布成阵势与我军交战,我军也列阵等待,但我军兵力太少,无法抗击敌军,该怎么办呢?”孙膑说:“抗击这样的敌军,要把本方军队分成三部分,并且要特别选出一部分精兵组成敢死队。用三部分中的两路军兵列成阵势,张开两翼,再用精兵组成的敢死队攻击敌军中枢,务求一击必中。这就是击杀敌军统兵将领,击破敌军攻击阵势的办法。”“两军对垒时,我军人数多,但战车、骑兵少,敌军战车和骑兵是我军的10 倍,该怎么与敌军交战呢?”孙膑说:“和这样的敌军交战,要占据险要地形,利用狭长的隘口,千万要避开开阔平坦的地带,因为开阔平坦地带有利于战车冲击,而险要隘口有利于步兵作战。这就是打败战车敌军的办法。”“两军对垒时,我军战车和骑乓多,但步兵少,而敌军步兵多,是我军的10 倍,该如何与敌军作战呢?”孙膑说:“和这样的敌军交战,千万要避开险阻地带,想方设法把敌军引到平坦开阔地带去决战。敌军步兵虽是我军10 倍,但开阔平坦地区便于我军战车和骑兵冲击,这样就可将敌军全部击败了。这就是打败放军步兵的办法。”“两军对垒时,我军粮食不足,人员和兵器又补给不上,而且是远离自己的根据地去攻击敌军,而敌军兵力又是我军的10 倍,该怎样对敌作战呢?”孙膑说:“对这样的敌军作战,..(原文残缺)”“两军对垒时,敌军将领勇猛无畏,敌军兵多而强,阵地十分坚固,全军将士都很勇敢,没有后顾之忧。敌军将领威武,士兵勇敢善战,后方人员强干,粮食供应充足,诸候中无人敢与之争锋。该怎么与这样的敌军抗争呢?”孙膑说:“和这样的敌军抗争,可以公开宣布不敢与其抗争,明白显示出没有能力与其抗争,装出完全对其屈服的样子,从而使敌军产生骄傲情绪,松懈斗志,要让敌军看不出我方的真实意图。然后出其不意,攻其无备,趁敌军懈怠和疑虑之际,对敌军发动攻击。敌军虽然又富又勇敢,但全军离开营地,行军迁移,前后不能相互照应,这时,我军可以趁机拦腰截击敌军,很容易将其打败。这就是打败强敌的办法。”“两军对垒时,敌军凭借山地险要地形据守,阻止我军前进,我军如离敌军远就无法接触敌军,离敌军近了又没有依托之地,该怎样与这样的敌军交战呢?”孙膑说:“与这样的敌军交战,..要攻击敌军必定要救援的地方,从而牵敌军离开其坚固的阵地,并预先算计好敌军的计划,部署好伏兵和援军,在敌军移动时对其发动攻击。这就是攻击据险固守的敌军的办法。”“两军对垒时,敌军和我军列阵相对,敌人摆出箕形阵势。估计敌军的意图,是想让我军落入其包围而使我全军覆没。该怎样与敌军对抗呢?”孙膑说:“对抗这样的敌军,要像口渴的人不喝水,饥饿的人不吃饭一样,不受敌军引诱,不中敌军圈套。用本方三分之二的兵力,去攻击敌军的中枢要害,待敌军..之时,派出精兵去攻击敌阵两翼。..敌军必然全军大败。这就是攻破敌军簸箕阵的办法。”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十三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史通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小窗幽记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吴子
- 尉缭子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本草纲目
- 难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疑龙经
- 灵城精义
- 艺术
- 艺舟双楫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夜航船
- 名贤集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绿野仙踪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冰鉴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