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先主
江南先主姓李,名昪,字正伦。其先唐宪宗之子建王恪之后。祖志授署为徐州判官,卒于任所。父荣有器度,不事产业,每交结豪杰为事。属时离乱,群盗蜂起。朱梁统天下,而杨行密专据淮南。荣乃感愤,欲图兴复之志。然无少康一旅之众,数区十里之地。闻贼夏韶之众甚盛,欲因之以成大事。既往而说韵曰:"仆大唐之后,少失怙恃,遭世多难。先祖基业宕然横流为人所有。自料以高祖太宗之遗德,宗祧社稷必未杜绝,其间子孙必有兴者。吾虽不调,夙蕴壮志。闻公英雄,士卒勇劲。吾欲因公立事,共取富贵。苟成霸业,古贤鱼水未足为喻。"韵感其言,于是从之。遂率众自海入淮,转掠沿岸郡邑。至濠梁间,众至数千人,军势颇盛。郡邑与战,多为所败。行密闻之,因自帅师攻之,数败,乃为所擒。因捕其家,尽诛之。
时先主方数岁,且异常。见濠上一桑门与行密有故。乞收养,以为徒弟。后行密大将徐温出师濠上,见先主方颡丰颐,隆上短下,乃携归为己子。先主虽少而天性颖悟,夙敦子道,朝夕起居。温清左右承颜侍膳,过若成人。及遇温戚属皆能俯躬迎奉。温妇见之而颇钟爱,抚养无异。逮十余岁,温知其必能干事。遂试之以家务,令主领之。自是温家生计、食邑菜地、夏秋所入及月俸料,或颁赐物段、出纳府廪。虽有专吏主职,然能于晦朔,总其支费存留,自缗匹之数,无不知其多少。时伏腊荐祀特腯燕馔肴蒸宾客从吏之费,概量皆中其度,逮嫔婢嬖姥寒燠衣御纨绮币帛高下之等,皆取其给,家人之属且亡间言。
温之嫡子皆好聘□□□,主唯习书计,暇则隶射所,所志必精。
遂用徐姓名知诰。既长温为娶其妇,亦能奉苹藻致柔顺之美。
温尝卧疾,唯先主躬侍左右,至于粪溺皆亲执器,动至连月逾时。扶腑出入,或通宵达曙曾不解带;或夜闻謦欬,乃率妇往者数四。温于帏间闻人至则问曰:"汝为谁"对曰:"知诰在。"斯又问曰:"彼更何人"对曰:"知诰之妇。"温见其笃于孝养而复能干家,知非常品而诸子难及。乃曰:"吁,汝虽异族,吾无亲疏。"先主闻之愈谨。未几,温起。先主妇卒。温知其笃孝,为之感叹久之。温指侍右一姬谓先主曰:"此必有福。自归吾家而门户长益不啻数倍。汝可妇之,奉汝箕帚。"
遂生嗣主及诸王后。温凡出征讨而疑其帐下,故先主常得奉侍,遂习熟武事,因能骑射,起家为偏将。会宣州叛乱。时温已秉军政,遂命大将柴再用讨之,以先主监军事。既至,乃帅部下先击之,贼平,先主功居最,迁昪州刺吏。时诸郡皆以兵甲为务,而先主专尚文儒,延纳多士。未几,会亲信饶洞天荐南昌人宋齐丘,一见与语终日,馆于门下。谘访政治,齐丘遂说,宜颁布六条以率群吏,定民科制,劝课农桑,薄征轻赋,禁止非徭。在位十余年,民庶丰实,郡邑安堵,礼律修举,庶位公廉,城郭浚固,军器充积,兵士辑睦,人乐为用。义父温闻其完葺,乃以嫡子知训居广陵辅政,来自领之。遂移先主刺守京口,未逾期而知训为大将朱瑾所杀。初知训秉政,朝廷誉之为昌华相公,因是轻肆骄傲,辟命卿将,镇戍藩翰,多所不道,瑾颇御之。瑾为人悍毅勇敢,决烈独任。唐末属朱梁篡逆,瑾为郡守,拒命不从,梁师屡征不克。会其兄珙以别郡先降。梁祖亲讨瑾,乃遣珙于城下,谕令归顺。瑾大怒,乃伪开壁,请与兄语,遂飞刃刺杀珙。梁祖惋欢,攻围愈急,遂亡归淮南。
时人壮之,呼其小字为朱愍哥。瑾既杀知训,乃持其首诣吴主。
主曰:"他有父在,非孤敢闻。卿善自为谋。"瑾乃大呼于市朝,因欲作乱,时无附之者,遂自刭。先主乃率部下渡江以定乱。瑾已死,吴主遂委政先主,迁在仆射,参政握兵权。军国之事莫不已出。越人寇毗陵,先主以府兵拒之。大战于无锡,越人奔溃。邻境之内唯钱氏为仇。因是与之和好,兵甲遂弭。
乃倾意折节,奉上接下,礼待将校,推其慈惠,致之腹心。以宽简优,柔存恤骁勇,夙将元寮素所跋扈者无不乐从,互与欢饮。士民富实,桴鼓不闻,朝廷颓纲以礼振举,上下既入,远迩乐推,呼之为"政事仆射"。大江南北封境之间,二十余年治平如砥。乃治府署之内,立亭号之曰"延宾",命宋齐丘为记,以待多士。于是四方豪杰翕然归之。或因退休沐之暇亲与之宴饮,谘访阙失,问民疾苦,夜央而罢。时中原多故,名贤夙德皆亡身归顺。乃使人于淮上以厚币资之,既至縻以爵禄。
故北土士人向风而至者迨数十人,羽翼大成,裨左弥众。或人谗先主于义父温曰:"军国大政请以嫡嗣承之,不得假于他人。"先主闻之,乃表乞罢政务,而宋齐丘谏之,请缓其事。迨数日会温发疾卒,遂止其议。时义弟知询代嗣父镇江陵,遥总朝纲,每与先主争衡。因使说之入朝,遂吴主之命,留而不遣,罢其政权。由是先主始获专任,朝野归附,位望日隆。迁侍中、中书令守,太尉都诸军事,遂袭温故事,出镇建康,以长子璟参政,进封先主为齐王,加礼。建齐国,置百官,以宋齐丘、徐!玠为左右丞相。遂受吴禅,奉吴主为让皇,徙居丹阳宫,改吴年号为升元元年,尊义父温为武皇帝,义弟知证等请归姓,先主尤怀徐氏鞠养之惠,不忍改之,百官坚请,于是复姓李氏。
立大唐宗庙,祀高祖太宗而追尊四世,祖恪为孝静王,奉考荣为义祖,封徐氏二子复为王,诸孙男女各为郡县主,百官进位有差。乃祀郊圜丘,礼毕,群臣皆贺,复上尊号,遏而不行。
郡邑报符瑞者数十,亦止而不书,以丞相宋齐丘为洪州节度使。
将行,请使通好契丹,遂以宫女缯彩珠玑遣泛海而行。明年蕃使亦至。于是交聘往来者不绝。是时江淮无事,累岁丰稔,兵食盈积。而梁宋屡乱。群臣咸言土运中兴,宜复先代疆宇之请。
其岁吴越灾焚,其宫室府库甲兵殆尽。群议请其弊,诸将奋勇者颇庶。先主不纳,遣使唁之,厚馈币粟以周其乏。殆将假而率之以入中土。未几,会先主疾笃,使召宋齐丘受顾命,托以后事,长子吴王璟嗣位,即日殂于正寝。时昪元七年,年五十六,谥曰孝高,庙号烈祖。先主身长七尺,姿貌瑰特,目瞬如电,语言厚重。望之慑人,与语可爱。少遭迍难,长罹兵革。
民间疾苦无细不知。初建康有处士汪台符,上书陈九患利害之说,皆亲阅览,穷究减否,不耻下问,禀而行之。自登位之后,遣官大定检校民田,高下肥硗皆获允当。人绝怨咨,输赋不稽。
然而仁孝之诚颇动天地,圜丘之祭,天奏月延三刻。是时上旬,月当三更而没。升坛之际,皎然如日,礼毕而落。时饶州余千民母因抱携其孙失手坠地,其子怒拔刃斫之。刃且未及,自腰而下忽陷于地。先主遂命作阔刃铲之。又吉州豪民龙氏鬻谷不售。上神岗祷庙求旱,为震暴所杀。迨末年悫敦慈恕,山林薮泽禁止以时,恩泽涣汗及被吾民。曰:"民各生父母,安用争城广地,使之膏血涂于草野乎"自握王权至禅位,凡数十年止一拒越师,盖不得已而为之。将终乃谓嗣主曰:"德昌宫凡积兵器缗帛七百余万,吾死之后善和好邻境,以安社稷,不可袭炀皇之迹恃食阻兵,自取亡覆。苟能守吾言,汝为孝子,百姓谓汝为贤君矣。"殂落之日,四方黔首叹息涕泣而辍其食。初有禅之意,忽夜半寺僧撞钟,满城皆惊。逮旦召问,将斩之。
云:"夜来偶得月诗。"先主令曰,乃曰:"徐徐东海出,渐渐入天衢。此夕一轮满,清光何处无。"先主闻之,私喜而释之。又天祐中诸郡童谣云:"东海鲤鱼飞上天。"东海,徐氏之望,鲤,姓也。天时人事其符有如此也。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诗经
- 礼记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史记
- 明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梁书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史通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千字文
- 百家姓
- 笑林广记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搜神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白牡丹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浮生六记
- 日知录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