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吴兢,汴州浚仪人。武周时入史馆,修国史,迁右拾遗内供奉。唐中宗时,改右补阙,累迁起居郎,水部郎中。唐玄宗时,为谏议大夫,修文馆学士,卫尉少卿兼修国史,太子左庶子,也曾任台、洪、饶、蕲等州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迁相州,封长垣县子,后改邺郡太守,回京又任恒王傅。与同时代其他官员相比,吴兢的仕途还是较为顺畅的,没有大起大落。居史馆任职30余年,以叙事简练、奋笔直书见称。曾认为梁、陈、齐、周、隋五代史繁杂;,乃别撰《梁史》、《齐史》、《陈史》各10卷、《隋史》20卷。卒后。由其子呈上其未定稿《唐史》80余卷,世称良史。曾从事官府藏书的整理、国家书目的编制工作。
开元中,诏马怀素领校图书,马怀素奏用元行冲、齐翰、吴兢、韦述等26人同在秘阁详录四部书,开元九年共同编成国家图书总目《群书四部录》200卷,由元行冲奏上。吴家收藏图书甚富,编撰有《吴氏西斋书目》1卷,著录图书13 468卷,该书目影响颇大。
所藏之书在他去世前后,赠送给外孙蒋乂。编著有《乐府古体要解》、《唐春秋》、《唐书备阙记》、《太宗勋史》、《睿宗实录》、《中宗实录》、《贞观政要》、《则天实录》、《唐高宗实录》等,仅《贞观政要》传于今。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诗经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公羊传
- 易经
- 大学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杂史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越绝书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岭外代答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帝范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孽海花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女仙外史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刘公案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桃花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