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秦五·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辞曰:“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今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行之。”文信侯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櫜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
文信侯吕不韦想要进攻赵国,来扩张他在河间的封地,他派刚成君蔡泽在燕国作大臣,经过三年努力,燕太子丹入秦为质。文信侯又请秦人张唐到燕国作相国,以联合燕国攻伐赵国、扩大他在河间的封地。张唐推辞说:“到燕国去必须取道于赵国,由于过去伐赵结下仇怨,赵国正悬赏百里之地抓我。”文信侯很不高兴地令他退下。少庶子甘罗问:“君侯为什么这般不高兴呢?”文信侯说:“我让刚成君蔡泽到燕国做了几年工作,使太子丹入朝为质,一切就绪了,现在我亲自请张唐到燕国为相,他竟推辞不去!”甘罗说:“我有办法让他去。”文信侯厉声斥到:“走开!我亲自出马他尚且无动于衷,你还能有什么办法!”甘罗辩解说:“古时项七岁时即为孔子师,我今年已十二岁了,君侯为何不让我去试一试,为何不由分说便呵斥于我呢!”
甘罗见张唐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欤?”曰:“知之。”“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曰:“卿明知为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唐曰:“请因孺子而行!”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币,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于是甘罗拜谒张唐,问他:“阁下认为您的功勋比武安君如何?张唐说:“武安君战功赫赫,攻城略地,不可胜数,我张唐不如他。”甘罗问:“您确认您的功劳不如武安君吗?”张唐答道:“是的,确实不如他。”甘罗又问:“您看,当年执掌秦政的应侯范雎与今日文信侯相比,哪一个权利更重呢?”张唐说:“应该不如文信侯的权利重。”甘罗问:“您确认这一点吗?”张唐说:“是的,确实不如他。”甘罗说:“当年应侯想攻打赵国,可武安君阻拦他,结果应侯在离咸阳七里处绞死武安君。现在文信侯亲自请您去燕国任相,阁下却左右不肯,我不知道阁下身死何地啊!”张唐沉吟道:“那就麻烦您跟文信侯说我张唐乐意接受这一使命。”于是他让人准备车马盘缠,择日起程。甘罗又去跟文信侯说:“请君侯替我备五辆车子,让我先去赵国替张唐打通关节。”
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与?”曰:“闻之。”“闻张唐之相燕与?”曰:“闻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资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于是甘罗去见赵王,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他。甘罗问道:“大王听说太子丹入秦为质的事吗?”赵王说:“听说了。”甘罗分析道:“太子丹到秦国做质子,燕国就不敢背叛秦;张唐在燕国做丞相,秦国也不会欺辱燕国。秦、燕两国亲近,就是为了攻打赵国,赵国已经危险了。秦、燕相好,别无他故,只是为了攻伐赵国,扩张河间地盘而已。为大王计,若能送给我五座城邑去拓展河间之地,就能使秦国遣还太子丹,并且联合赵国一道攻打燕国。”赵王当即割让五座城邑,秦国也打发太子丹归燕。赵国攻打燕国,得上谷三十六县,分给秦国十分之一的土地。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诗经
- 左传
- 周礼
- 论语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易传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三十六计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两晋演义
- 中说
- 知言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