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裁镇将
弘光御极,群臣上言:“皇上龙飞应运,实惟总兵官。至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早决大计,拥立圣躬,功在社稷,宜锡五等爵,剖符延世。”诏曰:“可。”封黄得功靖南伯,高杰兴平,良佐广昌,刘泽清东平:四镇由此起矣。
盖先是变时,杰持闯公爵来挟封,时议以我方不利,从之便,封杰实以此故。其封泽清,亦实以泽清攘臂言:先帝时以议封故。其封得功、良佐,则实以积战功故。得功骁勇殊绝,荡决无前,人以黄闯呼之。良佐勇亦差等。有花名马,常骑之,富者辟易,亦称花马刘也。江淮间无不畏惮此两人。然其为人皆不知书,贪财物,好妇女,为气使酒,无良将风。
杰,故闯(将)(原本作“腹”,姑妄易之,待考)翻山鹞也。归降孙督,为军锋,复为闯败,挟众南奔。朝廷不能问,散处河干,为淮抚路振飞所扼。时马士英在风,入其贿,纵之渡。自杰得渡河,剽掠无虚日,江淮间骚然矣。泽清亦五营盗魁,亦以受抚援远,大衄逃归,朝廷置不问。后夤缘入故相周延儒幕,握兵江淮,横甚。以修郄,至拉杀科臣韩如愈,剐其心,朝廷亦不敢问。其在先帝时已如是。
四将既起竖牧盗贼,粗暴犷悍,其天性也。及得主定策盟,人人有门生天子心,□桀骜无等矣。督师史可法在行间发言,多所引指,杰,(怫)(原本作“拂,”今依文意改正)然曰:“‘旨,’‘旨,’何旨也!尔曾见皇极殿中有人走马耶?”而得功一日伏受诏语,不当意。不待竟,即起,攘袂掀案,大詈曰:“去!速去!吾不知是何诏也!”其跋扈至此。犹婴视朝士,日思所以谁何者,有所噬。奏上,辄云乞付军前正法。朝土以此畏恶之,而士英独喜,以为其威可为击援也。连附俯仰,犹恐失之。曰广则鳃鳃县官有天下日浅,实恃二三大臣正己肃物,使人知朝廷有人,务在肃宪典以重主权而已。以故抚接镇将(词)(原文作“将,”今依文意姑妄易之,待考)色乏温润,而事亦多乖反焉。
颁爵后,受地,有成议矣。杰瓜步州,得功真州步,良佐临淮,泽清淮阳;扬州,则属督师,居中调度杰垂涎杨烟花地,家焉。三镇起狺争,得功至治兵相纷拿,杀伤大当。督师请诏优解之,不听。上忧甚。召阁臣谕以镇臣争地,势难左右袒,不如探策便。监臣韩赞周曰:“不可!此衰世苟且法也。皇上中兴,作事宜法周宣王、汉光武。”上复问:“镇臣难驭,恩法两穷,为之奈何?”曰广曰:“唐之末造,藩镇犹张,斐度有云:‘岂朝廷威力能制死命哉?亦处置得宜,有以服其心尔!’皇上亦惟是懋昭明德以临之;以迄于行政用人,无私是奉。明德惟威,有道不议,何忧乎镇将?”上是之。会杰、得功以相持久,兵亦解。
先是得功首朝,见上虚己敛容,礼下之己甚。礼竣,上呼“先生起!”朝罢,曰广语韩曰:“今朝廷未尊,上宜肃臣下以礼。得功,将官也,奈何起而‘先生’之!昔者夷王下堂而朝见,惠帝下车而止拜,有识知其不振。彼武人何知焉,既悻悻有骄主色,上又(损)(原本作“捐”,今依文意改正)威重以长其跋扈,真所谓臣主俱失者也!”得功闻而之。
亡何,良佐至,称贺竣,叩头请死,盖犹知不入援先帝为有罪也。随即益兵。上曰:“兵不贵多;且难者饷耳。”良佐覆奏:“临淮士民击毁其兵,愤甚,矢必报,至齿击髯张矣!”上曰:“兵民一体矣,卿毋{角奇}视焉。”良佐拂然气螽勃,语坌涌不休。上不应,而目阁臣者再。曰广乃呼斥之,曰:“刘良佐!毋多言!尔刺刺,而嚣嚣,何故?当朝廷待尔恩良厚,外议则藉藉。分封,弊政也,阁臣碌碌困人耳。良佐!尔辈簪缨五等,而令阁中待尔包羞乎!为出语尔侪辈;能贾勇杀贼,为先帝报仇也者,是即为皇上增重,为阁臣洗羞,吾且稽首纳拜,所甘心,其他不须多言!”良佐唯唯退。
最后则泽清至;而所不至者杰也。泽清差知书,于四镇为独狡矣。犹喜事,关预朝政。升见即盛言:“东林奸党冤诬先皇帝久,近且图立潞王。上曰:“往事已矣!大宝,朕何心焉?潞叔其人贤,实可立!”泽清又言:“祖宗天下,为白面书生坏尽;此曹宜束之高阁。俟臣杀贼后,取而拂拭用之,以听其受享,可也!今请罢制科勿设便。”上曰:“此无与卿事!今急者防河也!”泽清亦唯唯退。弘图晚过曰广所,为言其狂悖如此。
越日,泽清亦过焉。曰广延之人曰:“闻昔得交敝门张天如,信有之矣?”曰:“然!吾尝笑天如,门户,须吾将官守也。不意其党多利吾赇,且下石焉,吾是以叛!”曰:“其中亦有清德乎?”曰:“有之!”曰:“然则贤者何罪?夫何门之不可守,而必一家为人情乎?吾闻公等频言击贼,要须手击耳。曩守济日,胡以牵率河臣,齐驱南渡,今旦夕发缇骑矣?朝廷宪典,固不文臣贷也!”泽清面赤,发声曰:“时已无主矣!又为谁守耶?”曰广曰:“曩金陵而骚动矣,今日半壁依然,朝署无改,固惟一人之庆,亦当日绸缪之不失措也。备盛筵而召嘉客,何患乎无人?”泽清语塞,然心衔之,退即烦言矣。
泽清自其先朝杀科臣后,人为之寒心。至是入朝,益多侧目之。泽清心知,亦每微自解说。而士英则笑让之曰:“有此一杀,燥皮之甚,胡辞让为!”闻者骇之。士英既夙与四镇比,及泽清得功等来,则益尽其私佞,谨奉之。乃大治具,出女乐侑觞,命其子侍酒,跪起如子侄礼。曰广闻谓士英:“信有此乎?”士英知情得,久之,曰:“然!奈何!凡吾所为不惮降意者,处此辈为极难耳!此辈之脸,不可破也。破而缝,拙矣。吾今日实告情于吾子:微独四镇也,即其阃以内室人,亦为结姊姒行。宫袍玉带,时则馈之。”曰广曰:“昔者王威宁拜老卒于马前,胡梅林赏将官以爱妾,恩威不测。鼓之舞之,督臣事也。今吾子俨然具瞻矣,官各有体,亦惟大道之是务也。子其大居正以服之,积至诚以动之,用亦有憬于厥志;谁则无良?杨绾登而元勋戢,李勉列而朝廷尊,其谓此物夫!”士英则大笑,以为迂阔而远于事情也。
亡何,四镇求玺书矣。先是封事起仓卒,诸将条上事宜,上许焉。一切诛戳署置盐课商税,以及正供之赋,俱得便宜从事,俨然藩镇矣。旧例:敕尾阁臣书名;曰广至是见之,持不可。会江北大司寇解学龙、词臣姚思孝、科臣李清等,亦集言:不改,深酿地方忧。曰广以语士英;曰:“此所谓许而不与也!史送之,令吾夺之,不能!”曰广曰:“此事自关君门户,愿缔思之,无忽也!”曰广具疏言:“五大在边,尾大不掉,非所以为久安计。乞下枢部驳正行。”弘图持示士英。士英悟,遂改如疏,而曰广疏亦寝不上。
一日,泽清疏至,为故相周延儒减赃也。曰广曰:“将官何乃与朝政!”(及)(灵皋按:此字恐系误刊)之,曰广意非有所靳,盖欲发自言路,既报可而后下之。而言路不知,以为阁中自避郜鼎嫌也,以故久商之,无一应;疏成复毁者数矣。士英索前疏特急,及得之,喜甚;即以属曰广,曰广曰:“固吾心也!先帝壬午之政,比于输台,实惟宜兴初出之功。是举也,以彰帷盖,不亦可乎?惜也言者镇将,人谓吾谄而恭,畏其威而奖之,制朝权也。抑有他疑焉,且徐图之。”士英亦废然止。
厥后泽清烦言有敕不发,有疏不票,新建之辣者,此也。镇将既恚曰广不得逞,而士英、阮大铖复挑之;于是合疏为恶语相攻,至云称兵,朝中大震骇。先是疏攻总宪刘宗周,宗周不疏辨,第应以揭。至是咸劝曰广姑隐忍之。曰广不听,具疏辨讦,语颇厉。曰广心知镇将有此,先时讼言:“‘归与归与,’志久决矣。闻镇将之狺也,行行且止。若辈真反耶,宁惟阁臣可逐,恐天下健者更自有人。如其不敢不臣也,吾又何患焉。夫跋扈无上,不可长也;既为朝廷心膂臣,若之何为将官撼也?而长之,吾必处此!”闻者危之,门人以告。曰广曰:“吾义无可留,人岂谓吾真在此耶!先师之遇桓也,曰:‘天生德于予,桓其如予何!’未几,而微服过宋矣。乃所谓一龙一蛇也。向言,存阁体耳;吾亦从此逝矣。”可法闻广讼言,忧甚;从师中书与弘图,盛言镇锋恶,盍谨避之。弘阁为道曰广本指,可法乃书与曰广,称先见且得体云。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诗经
- 左传
- 周礼
- 论语
- 孟子
- 易经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南齐书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兵家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艺舟双楫
- 园冶
- 杂家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河东记
- 白牡丹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道家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