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一·计翼明
计翼明
翼明,家贫好学,博览群籍,医卜自给,终身不娶。尝居吴门作画,自号青霞散人。甲申之变,痛哭绝粒死。
余友周小宗,尝梓此于类书内,公与许公,同遇国变,同为吴人,同不食而死。许公已锡祀典,而公事顾少传者。嗟嗟!士之湮没不彰,宁有既哉!
陈士奇
陈士奇,字平人,福建漳浦人。诞自庚寅,少读骚庚寅吾以降曰:我生定之矣。勒其言以自表。方弱冠,有文名。天启乙丑登进士,授中书,假归。庚午迁礼部主事,壬申升粤西督学使,单车就道,幞被萧然。遭父丧归,甲戌补重庆兵备,乙亥转贵州提学,复丁内艰。庚辰起赣州兵备。赣故腻地,公一尘不染,而石城、宁化之顽犷,构讼十年,公至讯劈之,遂成虞芮。赣人立祠祀之。辛巳督学四川,驱车日即矢诸神明云:宁剜吾身上肉,毋塞彼寒士门。谢绝竿牍,得士最盛。时有学宪广文之谣。壬午七月,特擢佥都御史,巡抚四川。公念时事交讧,天子焦劳,食无兼味,行无供帐,门无私觌,而一意缮城治具,以备不虞。冬十月,松藩边兵以索饷叛,聚众数万,莫之敢撄。公严词正色,谕以祸福,众皆就抚。时蜀中猺黄贼,盘踞有年,蠢动川之东北,公先后与道臣陈公其赤、葛公征奇、郡守王公行俭、巴令王公锡、营将赵荣贵等,凡杀贼于重庆、顺庆、定远设奇夹剿,大获全胜。斩首凡一千七百余级。生擒贼魁马超,一斗麻,代天王等二十余人。所救难民以数万计,猺黄胆丧奔逃,他徒相戒,谓陈抚军勿可犯。其为敌惮如此。土寇彭长庚等,聚众杀令,公设计捕杀之,得其渠魁数百人,置之法。而峡江洪雅聚众杀尉,尉固贫墨致变,公谓罪不在民,遣将往谕而县民皆就缚请死,公斩其倡首者,而余得全活。又蜀素苦白莲教,公以若辈尚不寄人篱下,急之,适驱虎归山耳,选将赵荣忠,以牛酒招之,其党遂散。癸未十二月,有旨召公别衙门用,而推代无人,加以闯贼破陕,邻封岌岌,汉中瑞王避乱入蜀,镇将赵光远者,跋扈将军也,挟兵二万余,为卫,并秦民逃奔者,又数万突至保宁,蜀省大震。公不惮千里,单骑赴保宁,而镇兵骄悍,视蜀为弱肉,欲得饷而蚕食之。公大声呼曰:兵以御暴,退守平阳关,以为吾捍卫,方宜飨食,吾不惜二万金以给之;若徒顿此,以汹风鹤,吾头可断,饷安可得哉!赵知不可撼,乃退兵平阳。而与瑞藩约三千骑入渝。民以无哗。至甲申四月,始以川北道龙文光推代,公方作归计,而闻京师告变矣。时献贼凭陵,突入夔州,公念国仇,义不俱生,遣水师曾英,以火攻杀贼于忠州,击沈其舟百余号,贼死以千计。又遣赵荣贵御贼于梁山,奋斩三百余级,所获骡马弓箭无算。贼恨,悉众来攻。六月初八,破涪州,或谓公以谢事可去,公不可,据重庆以待之。而权已去,手征石柱土司援兵不至,与守令歃血为死守计。七日,贼以百万至城下,公解行囊佐军需,日夜登陴,衣不解带,以火礶滚炮,击死贼无算,民无逃降意。至二十夜,黑云四布,贼掘地窖,于城角藏火药数十筒。晨起,以火箭齐射药处,火发地裂,城遂陷。贼涌入,公被执,献忠好言劝降,公厉声曰:吾大臣也,恨不从先帝左右,今死社稷,吾愿也。岂有降贼之颜平原乎?速割吾头,无他言。痛骂不屈,献大恚,命曳出,支解死。忽震雷四发,烈风暴雨,飘瓦吹沙,大木尽拔,操刀者自相砍,逆献惊仆。时遇害凡九人,瑞王与从驾守道陈纁、重庆府知府王行俭、巴县知县王锡、新抚龙文光及诸将领事。在六月二十一日。越日,贼尽取渝民斫其臂,合三万七千有余人。
论曰:献贼杀戮之惨,固黄巢后所未有也。独是公以谢事之巡抚,守必陷之危疆,盖其忠义性成,自读骚时已定之矣。矣岂有降贼之颜平原!壮哉言乎。凡登朝食禄者,曷不共闻之也。
吴继善
吴继善,字志衍,南直太仓人。崇祯丁丑进士,授慈溪知县。丁母忧,未之任。壬午服阕,补成都。成都在万里外,时荆襄陷没,江鄂道断,宾客逡巡劝少留。公谓此君命也,人臣守官,其敢以利害辞,乃历艰险入蜀。即日启蜀王,请发帑金为备御计。当时蜀事已棘,而藩府金缯积者数百万,王悕不应,公贻书吴太史伟业,谓事必不可为,誓必死于此。甲申城陷,公被贼执,骂不绝口,脔而割之。配周氏,子孙俱同殉。仆五郎者,幸免矣。奋曰:吾主与主母已死,义不忍独生,亦慷慨骂詈,尽于主侧,一门死者四十余人。时十一月二十五日也。公博闻辩智,风流警速,于书一览辄记。下笔洒洒数千言。家本春秋,治三传通史汉诸大家,继又出入齐梁,工诗歌,善尺牍,尤爱图绘,有元人风。下至樗蒲六博,弹琴蹴踘,无不毕解,当是时张公溥以古学振东南,海内文士,络绎奔赴。公性好客,日具数人馔,宾至如归,每三爵后,词辩蜂起,杂以谐谑,辄屈其坐。与同宗伟业、克孝、国杰等,以文行相砥砺。生平负志节,急人患难。其成进士也,会里中儿刊章告密,溥为所构,势张甚,公独锐身为营救,卒以免。家居侍太公疾,视汤药,浣厕牏,衣不解带者数十日。父既殁,哭泣丧葬,备物尽志,人称曰孝。事长兄,待二弟友无间言,伉爽旷达,不拘小节。尝游黄山,凌绝顶,慨然长啸,谓今天下将乱,大丈夫习劳苦,任艰难,为国家驱驰奔走,有如此游矣。其锐志强济如此。公死无子,国杰经纪其丧,以少子主其祀。
按此据吴伟业所撰而传之。他书有言其降贼者。当再考。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仪礼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明史
- 宋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葬书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艺术
- 艺舟双楫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老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老子想尔注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