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熊廷弼回籍
九月十五日己丑,御史冯三元论经略熊廷弼无谋者八、欺君者三。廷弼乞罢。杨涟奏曰:议经略者终难抹杀其功,怜经略者亦难掩饰其咎。功在支撑辛苦得一载之幸安,咎在积衰难振,怅万全之无策。二十二日,御史张修德请贬窜廷弼。廷弼上疏求勘。因陈守辽之功。户科王继昌奉旨会议。奏曰:廷弼挂众议者三。以镘骂为气魄,将帅不为用,不能成功一。始初不能用辽人,客兵蹂躏辽地,辽人离心,不能成功二。动天下兵,靡财浩费,所过驿骚,叛者淫劫,不能成功三。
廷弼乞罢疏曰:辽师三路覆没,再陷开原,职始驱嬴卒数百人,跄跟出关,至杏山而铁岭报失。当是时河东士民谓辽必亡,纷纷夺门而逃也;文武官谓辽必亡,各私备马匹为走计也;各道谓辽必亡,遣开原道韩善、分守道阎鸣泰往沈,皆不行,而鸣泰且途哭而返,河西谓辽必亡,议增海州三坌河戍,为广宁固门户也;关内谓辽必亡,且留自备而不肯转饷也;通国谓辽必亡,不欲发军器火药而恐再为寇资也;大小各衙门谓辽必亡,恐敌遂至京师而昼夜搬家眷以移也;中外诸臣谓辽必亡,不议守山海都门,则议戍海州为辽阳退步,戍金伏为山东塘埤也。即敌亦谓辽必亡,而欲坐殿以建都也。其间惶惶之状,不能以旦夕待,而今何以转亡为存,地方安堵,举朝帖席而卧也。此必非不操练、不部署、不抚辑,专事工作而尚威刑者所能致也。至谓职拥兵十余万不能大入大创,小入小创,斩贼擒王,而殃民蹙地,为敌人所笑,诚有如所叹者,第言斩贼擒王之事,于此日之兵之将,且勿易言也。令箭催而张帅殒命,马上催而三路丧师,职于今日何敢轻率云云。遂缴还上方,席稿待罪。上命廷弼解任回籍听勘。十月初十日,以巡抚袁应泰经略辽东。
廷弼交代疏曰:去秋辽阳以北,弃城而逃,今自沈奉以南不但本城逃者复归,而开铁蒲河以南,不知日集几许,各处商客增来几许,此交代之人民也。清抚、开铁、蒲伊汛等城,咸为敌陷,虽未遽复,而沈阳、奉集、宽叆、醮阳、长永、宽奠,皆弃城也,今皆复守,而辽阳无论已,此交代之城堡也。去秋辽城止弱马兵四五千人,川兵万人,沈阳戍兵万余人,今援兵募兵计十三万,各堡渐有屯集,各城渐有设防,此交代之兵马也。自去年八月起,今年九月终,止通共用银二百三十一万余两,米豆用一百余万石,不知一年虚糜八百万之语,是从何来?此交代之钱粮也。各色军器,除疏请内库咨取各边不计外,打造过大炮重二百斤已上者以数百计,百斤六八十斤者以数百计,百子炮以千计,三眼统鸟统以七千余计,其余盔甲、胸包、臂手、甲梁、战车、枪刀、弓箭,以及钢轮、火人、火马、火罐、钉獗、牌楯等项。皆以数千万计,此交代之器械也。何一件非职大声疾呼,争口斗气所得,何一事非职废寝忘餮,吐血呕肝所干办?何一处非职身亲脚到口筹手画所亲授?一切地方极繁、极难事体,有边才数年经营不定者,一年而当之,而为臣者亦难矣。年来庙堂议论,全不言军中情实,而第凭塘报敌缓急以为说。前冬去春敌以冰雪稍缓,辄哄然言师老财匮,马上催战。及败又愀然噤口不敢道一战字。比见职收拾才定,而愀然者又复哄然,急急责战矣。毕竟矮人观场,有何真见。至如用李如柏、李如桢,裁巡抚,添巡抚,起赞画,用阅科,议督护,何非台省所建,何尝有一效,地方事当听地方官为之。彼既处凶地,着重担,自能区处停妥干办紧急,何用拾帖括语,徒乱人意,而一不从,辄艴然怒,若此后议论不省,则经略必无所措手足矣。此臣为经略与封疆并国家虑者也。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汉书
- 宋史
- 清史稿
- 隋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梁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地理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伤寒论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庄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郁离子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