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卷八十九
陶琰(子滋) 王缜 李充嗣 吴廷举(弟廷弼) 方良永(弟良节 子重杰) 王爌 王軏 徐问 张邦奇(族父时彻) 韩邦奇(弟邦靖) 周金吴岳(谭大初)
韩邦奇,字汝节,陕西朝邑人。父亲韩绍宗曾做过福建副使。邦奇考中正德三年(1508)榜进士,初任吏部主事,后升为员外郎。
陶琰,字廷信,绛州人。父铨,进士,陕西右参议。琰举成化七年乡试第一,十七年成进士,授刑部主事。
正德六年冬天,京师发生地震,邦奇上书指出当时政治生活中的不足和过失,不合武宗的心意,武宗未予理睬。后来恰好给事中孙祯等上书弹劾大臣和幕僚中不称职的人,一并提到了邦奇。在吏部已决定继续留用的情况下,武宗竟因为以前那篇奏疏,把他贬为平阳通判。后来升为浙江佥事,管辖杭、严二府的事务。宸濠派遣宦官假扮作游脚僧,在杭州天竺寺聚集了一千人左右,邦奇立即就疏散了他们。宸濠的女婿托名进贡要借路过衢州,邦奇质问说:“到北京上贡应当沿江而下,为什么要从此处借路?你回去告诉宁王,我韩佥事是不好蒙骗的。”
弘治初,进员外郎。历固原兵备副使。练士卒,广刍粟。历九年,部内晏如。迁福建按察使,浙江左布政使。正德初,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迁刑部右侍郎。陕西游击徐谦讦御史李高。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瑾诛,起左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准、扬诸府。
当时宦官在浙江的共四个人,王堂当镇守,晁进管织造,崔王缶管市舶,张玉管建筑。他们的爪牙四处活动,弄得民不聊生。邦奇上书请对他们加以禁止,还几次压制了王堂。邦奇同情宦官指派在富阳采茶、打鱼的百姓,写了一首诗歌表示感伤。王堂于是上书说邦奇阻挠给皇上的供给,写诗歌埋怨、诽谤。武宗恼了,把邦奇逮到北京,关进了诏狱。朝中大臣上书挽救,武宗都不听,最后邦奇被罢官为民。
六年,转南京刑部侍郎。明年,贼刘七等将犯江南,王浩八又入衢州。进琰右都御史,巡视浙江。至则七等已灭,浩八听抚。会宁、绍濒海地飓风大作,居民漂没万数。琰出帑金振救,而大筑萧山至会稽堤五万余丈。奏设兵备道守要害,防浩八党出没,遣将击斩其渠魁。遂城开化、常山、遂安、兰溪,境内以靖。复命总督漕运,七疏乞归。世宗嗣位,起故官。凡三督漕,军民习其政,不严而肃。
嘉靖初年,起任山东参议,他请假回乡去了。不久因为别人推荐,又以参议之职到山西做官,他又请假回去了。后来又起任山东副使,升为大理丞、少卿,然后以右佥都御史的名义巡抚宣府。而后入朝助理按察院的事务,升任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当时辽阳发生兵变,侍郎黄宗明说邦奇一向很有声望,请给他见机行事的权力,让他迅速前往平定事变。世宗当时一味采取姑息政策,没有听宗明的意见,而是让邦奇与山西巡抚任洛做了对调。邦奇到山西后,把政治风气搞得很严肃,官府给他提供的用品他一样不要,自己家里每隔一天用自己的禄米换一斤肉吃。
琰性清俭,饭惟一疏。每到官及罢去,行李止三竹笥。寻加户部尚书。嘉靖元年召拜工部尚书。其冬,改南京兵部,加太子少保。未浃岁,屡引年乞体。加太子太保,乘传归,有司岁时存问。又九年卒,年八十有四。赠少保,谥恭介。
他在山西当了四年巡抚,然后告病回乡了。由于朝廷内外不断有人推荐,他又以右副都御史的名义出来主管河道事务。后来升任刑部右侍郎,又改当吏部左侍郎,而后担任南京右都御史,提升兵部尚书,开始参与朝廷的军政大事。最后退休回家了。嘉靖三十四年(1555),陕西发生大地震,邦奇在地震中丧了生。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少保,谥恭简。
子滋,以进士授行人。谏武宗南巡,杖阙下,谪国子学正。嘉靖初,历兵部郎中。率同官伏阙争“大礼”,再受杖,谪戍榆林。兵部尚书王时中等言,琰老病呻吟,冀父子一相见,乞改调近卫。不许。十五年赦还,卒。
邦奇天性好学,从经、史、诸子之学到天文、地理、乐律、术数、兵法,各种书籍无不深入进行钻研,生平著述很多。他所撰写的《志名》,尤其受人称道。
王缜,字文哲,东莞人。父恪,宝庆知府。缜登弘治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劾三边总制王越附汪直、李广,不可复玷节钺。出理南畿屯田。有司征松江白絺六千匹,缜言絺非正供。且请停上清宫役。诏皆罢之。累迁工科都给事中。武宗初立,内府工匠以营造加恩。缜率同官言:“陛下初登大宝,工匠末技已有以微劳进者,诚不可示后世。宜散遣先朝诸画士,革工匠所授官。”帝不能用。中官张永请改筑通州新城,缜言泰陵工作方兴,不当复兴无益之役。帝乃止。正德元年出为山西右参政。历福建布政使,迁右副都御史,巡抚苏、松诸府。协平江西贼王浩八。乾清宫灾,疏请养宗室子宫中,定根本;去南京新增内官,召还建言被黜诸臣。不报。已,调郧阳巡抚,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世宗即位,陈正本十事。嘉靖二年就擢户部尚书。卒官。
他的弟弟邦靖,字汝度。十四岁就乡试中举,后来和邦奇一起考中进士,担任工部主事。一次到浙江购买木料,回来后数额不足,被人弹劾,最后因为他做官清廉才免于追究责任。以后他升任员外郎,碰上乾清宫发生灾祸,他很尖锐地上书批评当时政治状况,武宗大为恼火,把他关进了诏狱。给事中李铎等为他说了话,才罢官为民。世宗即位后,他起任山西左参议,负责防守大同。有一年发生饥荒,出现人吃人的现象,邦靖上书请打开国库赈灾,世宗不同意。他又抗言上书,写了一千多字,世宗根本不予理睬。他于是上书请假回乡,不等朝廷批复就起了程,大同军民拦路哭泣着挽留他。他回到家中病死,终年三十六岁。不久以后,邦奇也来大同当山西参议,当地的父老乡亲因为邦靖的缘故前往迎接他,都掉下了眼泪,邦奇也哭了。
李充嗣,字士修,内江人。给事中蕃孙也。登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初,授户部主事。以从父临安为郎中,改刑部。坐累,谪岳州通判。久之,移随州知州,擢陕西佥事,历云南按察使。正德九年,举治行卓异,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岁大祲。请发帑金移粟振之,不足,则劝贷富室。时流民多聚开封,煮糜哺之。逾月,资遣还乡。初,镇守中官廖堂党于刘瑾,假进贡名,要求百端,继者以为常。充嗣言:“近中官进贡,有古铜器、窑变盆、黄鹰、角鹰、锦鸡、走狗诸物,皆借名科敛。外又有拜见银、须知银及侵扣驿传快手月钱、河夫歇役之属,无虑十余事,苛派动数十万。其左右用事者,又私于境内抑买杂物,擅榷商贾货利。乞严行禁绝。”诏但禁下人科取而已。
邦奇曾经住在草庐中,病了一年多不能起来。邦靖送药一定亲自尝过才送,并亲自给他喂水喂饭。后来邦靖病危时,邦奇日夜抱着弟弟哭泣,三个月都没有脱下衣服睡觉。等弟弟死后,他穿丧服,吃素食,在整个丧期里都坚持不懈。所以家乡的人们为他们立了一块孝悌碑。
十二年移抚应天诸府。宁王宸濠反,充嗣谓尚书乔宇曰:“都城守御属于公,畿辅则充嗣任之。”乃自将精兵万人,西屯采石。遣使入安庆城中,令指挥杨锐等坚守。传檄部内,声言京边兵十万旦夕至,趣供饷,以绐贼。贼果疑惧。事定,兵部及巡按御史胡洁言其功。时已就进户部右侍郎,乃赐敕嘉劳。有建议修苏、松水利者,进充嗣工部尚书兼领水利事。未几,世宗嗣位,遣工部郎林文霈、颜如翙佐之。开白茅港,疏吴淞江,六阅月而讫工。语详《河渠志》。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尔雅
- 谷梁传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明史
- 宋史
- 宋书
- 金史
- 辽史
- 南齐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英雄记
- 载记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三字经
- 弟子规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宣室志
- 山海经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