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離下艮上
賁,亨小利有攸往。彖曰: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剛下而柔來,文之。天降氣於地而為文也。柔上而分剛,象之地懸,象於天而為文也。天降氣於地,周而通也,故亨。地懸象於上,可以觀文,而則時中,柔而非實,應未足以濟之也,故小利有攸往。皆成文於天也。列尊卑之序,别同異之道,上建治於下,下繫治於上,止而得其治也。觀其天文,可以敬授人時,察其人文,可以自已而化,成天下治也。
象曰: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獄。
火在山下,其勢至微,君子審其幾,而明以出政,愼以致刑,懼其熾也。及其末也。君子奈之何哉。
初九,賁,其趾舎車而徒。象曰:舎車而徒,義弗乘也。
剛而未位,獨立其志,不趨其應,不茍乎乘也。故飾其趾,將徒行也。其義豈乘哉。明其時之不可也。
六二,賁其須。象曰:賁其須,與上興也。
得其三而為文,若須之附頤也。柔而位卑,依剛以為文也。
九三,賁如濡如,永貞吉。象曰: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
剛以得位,兩柔附之,賁然而有文。濡如而沃,其潤雖阻,他應履位,相保可以長守。其正則物不能凌而獲其吉。
六四,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宼婚媾。象曰:六四當位,疑也。匪宼婚媾,終无尤也。
得位有應,賁而成文,故潔其儀,白其馬,欲翰如而速往也。懼三為宼,而不敢進,退當位正應,疑何久哉。宼夷則合矣。
六五,賁于丘園,束帛戔戔,吝終吉。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不在於彩賁之佳也。柔以居陽,獨保儉德,不因剛以為飾,守中黄以為賁,化之首也。故賁丘園之儉焉,納富用約,故戔戔其束帛,盈也。過儉不飾,雖可惜也。致理於文,終獲其志,故吉有喜也。
上九,白賁,无咎。象曰:白賁无咎,上得志也。
剛居柔上,其尚賢也。知存之而不競,保始終而得治者,自得其文也。人之所尚也。其在依柔而後飾哉。超然以素物,無潔矣,又何咎乎。上而逺世,獲乎志也。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中庸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将苑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古画品录
- 谱录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白牡丹
- 独异志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宝传
- 阴符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冰鉴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