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鉴赏
《谷梁传》以各种有文字痕迹可寻的义例,所探寻出来的孔子自己的思想或所谓微言大义,只能看作是《谷梁传》自己的思想,而不能强加给孔子,以作为孔子的思想。可以说谷梁子是《谷梁传》的第一作者,《春秋谷梁传》最初的底本的写作年代当在战国中期,在汉武帝之前的后代《谷梁传》学者又有所补充。真正意义上的《春秋谷梁传》当始于谷梁子。
谷梁子从传说的子夏所传之笼统的《春秋》阐释之学中分离出来,形成了《谷梁传》最初的学术特色。荀子是《谷梁传》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使《春秋谷梁传》亲亲上恩的学术特色得到进一步加强。《谷梁传》之学术不符合汉武帝对内大一统、对外大攘夷的政治需要。
《谷梁传》本身的学术特色是《谷梁传》在汉宣帝时期的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谷梁传》的经学知识分子倒向更为理想主义的属于古文经学的《春秋左氏传》,《谷梁传》的学术由此衰微。《谷梁传》的民生思想的本质是在维护君权的前提之下的具有某些民本主义色彩的富民、裕民的小农经济思想。《谷梁传》的处理内外关系的思想包括处理诸侯国内部关系的思想和处理诸侯国之间关系的思想两个大的方面。
《春秋谷梁传》有不少内容说得很好的,比如:
隐公元年:《春秋》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春秋》贵义而不贵惠,信道而不信邪。
桓公五年:《春秋》之义,信以传信,疑以传疑。
桓公十四年:宋人以齐人、蔡人、卫人、陈人伐郑。以者,不以者也。民者,君之本也。使人以其死,非正也。
庄公十八年:故虽为天子,必有尊也。贵为诸侯,必有长也。故天子朝日,诸侯朝朔。
庄公三十一年:不正罢民三时,虞山林薮泽之利。且财尽则怨,力尽则怼。君子危之,故谨而志之也。……鲁外无诸侯之变,内无国事,一年罢民三时,虞山林薮泽之利,恶内也。
僖公五年:盟者,不相信也,故谨信也。
成公十八年:庚申,晋弑其君州蒲。称国以弑其君,君恶甚焉。
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除了语言简洁外,其中包含的政治思想,尤其是对于君主的批评,是非常强烈的。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十三经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新唐书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梁书
- 北齐书
- 编年史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法家
- 管子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吕氏春秋
- 格言联璧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白牡丹
- 薛刚反唐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