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二年
【原文】
【经】
二年春,王二月甲子,晋侯及秦师战于彭衙,秦师败绩。
丁丑,作僖公主。
三月乙巳,及晋处父盟。
夏六月,公孙敖会宋公、陈侯、郑伯、晋士縠盟于垂陇。
自十有二月不雨,至于秋七月。
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庙,跻僖公。
冬,晋人、宋人、陈人、郑人伐秦。
公子遂如齐纳币。
【传】
二年春,秦孟明视帅师伐晋,以报殽之役。二月,晋侯御之。先且居将中军,赵衰佐之。王官无地御戎,狐鞫居为右。甲子,及秦师战于彭衙。秦师败绩。晋人谓秦“拜赐之师”。
战于殽也,晋梁弘御戎,莱驹为右。战之明日,晋襄公缚秦囚,使莱驹以戈斩之。囚呼,莱驹失戈,狼瞫取戈以斩囚,禽之以从公乘,遂以为右。箕之役,先轸黜之而立续简伯。狼瞫怒。其友曰:“盍死之?”瞫曰:“吾未获死所。”其友曰:“吾与女为难。”瞫曰:“《周志》有之,勇则害上,不登于明堂。死而不义,非勇也。共用之谓勇。吾以勇求右,无勇而黜,亦其所也。谓上不我知,黜而宜,乃知我矣。子姑待之。”及彭衙,既陈,以其属驰秦师,死焉。晋师从之,大败秦师。君子谓:“狼瞫于是乎君子。《诗》曰:‘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又曰:‘王赫斯怒,爰整其旅。’怒不作乱,而以从师,
秦伯犹用孟明。孟明增修国政,重施于民。赵成子言于诸大夫曰:“秦师又至,将必辟之,惧而增德,不可当也。《诗》曰:‘毋念尔祖,聿修厥德。’孟明念之矣。念德不怠,其可敌乎。”
丁丑,作僖公主,书不时也。
晋人以公不朝来讨。公如晋。
夏四月己巳,晋人使阳处父盟公以耻之。书曰:“及晋处父盟。”以厌之也。適晋不书,讳之也。公未至,六月,穆伯会诸侯及晋司空士縠盟于垂陇,晋讨卫故也。书士縠,堪其事也。陈侯为卫请成于晋,执孔达以说。
秋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庙,跻僖公,逆祀也。于是夏父弗忌为宗伯,尊僖公,且明见曰:“吾见新鬼大,故鬼小。先大后小,顺也。跻圣贤,明也。明顺,礼也。”君子以为失礼。礼无不顺。祀,国之大事也,而逆之,可谓礼乎?子虽齐圣,不先父食久矣。故禹不先鲧,汤不先契,文、武不先不窋。宋祖帝乙,郑祖厉王,犹上祖也。是以《鲁颂》曰:“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皇皇后帝,皇祖后稷。”君子曰礼,谓其后稷亲而先帝也。《诗》曰:“问我诸姑,遂及伯姊。”君子曰礼,谓其姊亲而先姑也。仲尼曰:“臧文仲,其不仁者三,不知者三。下展禽,废六关,妾织蒲,三不仁也。作虚器,纵逆祀,祀爰居,三不知也。”
冬,晋先且居、宋公子成、陈辕选、郑公子归生伐秦,取汪,及彭衙而还,以报彭衙之役。卿不书,为穆公故,尊秦也,谓之崇德。襄仲如齐纳币,礼也。凡君即位,好舅甥,修昏姻,娶元妃以奉粢盛,孝也。孝,礼之始也。
【翻译】
【经】
二年春季,周历二月甲子日,晋侯和秦国军队在彭衙交战,秦军败。
丁丑日,为鲁僖公制作供奉所用牌位。
三月乙巳日,鲁文公与晋国的处父结盟。
夏季六月,公孙敖与宋公、陈侯、郑伯、晋国的士縠在垂陇结盟。
从去年十二月到今年七月一直没有下雨。
八月丁卯日,集中祖先牌位在太庙中合祭,升鲁僖公的牌位在鲁闵公之上去祭祀。
冬季,晋、宋、陈、郑四国攻打秦国。
公子遂到齐国送聘礼。
【传】
二年春季,秦国的孟明视领兵攻打晋国,以报复殽地这次战役。二月,晋襄公抵抗秦军,先且居率领中军,赵衰辅助他。王官无地为先且居驾御战车,狐鞫居作为车右。二月七日,和秦军在彭衙作战,秦军大败。晋国人说这是秦国“拜谢恩赐的战役”。
在殽地作战的时候,晋国的梁弘为晋襄公驾御战车,莱驹作为车右。作战的第二天,晋襄公捆绑了秦国的俘虏,派莱驹用戈去杀他们,俘虏大声喊叫,莱驹把戈掉在地上,狼瞫拿起戈砍了俘虏的头,抓起莱驹追上了晋襄公的战车,晋襄公就让他作为车右。箕地这一战役,先轸废掉了狼瞫,而以续简伯作为车右。狼瞫发怒。他的朋友说:“为什么不去死?”狼瞫说:“我没有找到死的地方。”他的朋友说:“我跟你一起发难杀死先轸。”狼瞫说:“《周志》有这样的话:‘勇敢如果杀害在上的人,死后不能进入明堂。’死而不合于道义,这不是勇敢。为国家所用叫做勇敢,我用勇敢得到了车右,没有勇敢而被废黜,也是合适的。如果说上面的人不了解我,废黜得得当,就是了解我了。您姑且等着吧!”到达彭衙,摆开阵势以后,狼瞫率领部下冲进秦军的队伍,死在阵地上。晋军跟着上去,把秦军打得大败。君子认为:“狼瞫由于这样可以算得君子了。《诗》说:‘君子如果发怒,动乱就可以很快阻止。’又说:‘文王勃然大怒,于是就整顿军队。’发怒不去作乱,反而上去打仗,可以说是君子了。”
秦穆公还是任用孟明。孟明进一步修明政事,给百姓以优厚的待遇。赵成子对大夫们说:“秦军如果再一次前来,必定要避开它。由于畏惧而进一步修明了德行,那是不能抵挡的。《诗》说:‘怀念着你的祖先,修明你的德行。’孟明想到这两句诗了。想到德行而努力不懈,难道可以抵挡吗?”
二十日,制作僖公的神主牌位。《春秋》之所以记载,是由于制作不及时。
晋国人由于鲁文公不去朝见而前来讨伐。文公去了晋国。
夏季,四月十三日,晋国派阳处父和文公结盟来羞辱他。《春秋》记载说“及晋处父盟”,这是表示厌恶的意思。到晋国去而不加记载,这是出于隐讳。鲁文公没有到达鲁国,六月,穆伯在垂陇和诸侯以及晋国司空士縠结盟,这是由于晋国攻打卫国的缘故。《春秋》记载称为“士縠”,是由于认为他能够胜任。陈共公为卫国向晋国求和,拘捕了孔达以向晋国解说。
秋季,八月十三日,在太庙祭祀,升僖公的神位在闵公之上,这是不按顺序的祭祀。当时夏父弗忌担任宗伯,尊崇僖公,而且宣布他所见到的说:“我见到新鬼大,旧鬼小,先大后小,这是顺序。使圣上升位,这是明智。明智、顺序,这是合于礼的。”君子认为,这样做是失礼。礼没有不合顺序的。祭祀是国家的大事,不按顺序,难道能说合于礼吗?儿子虽然聪明圣哲,不能在父亲之前享受祭品,由来己久。所以禹不能在鲧之前,汤不能在契之前,文王、武王不能在窋之前。宋国以帝乙为祖宗,郑国以厉王为祖宗,这还是对祖宗的尊崇。所以《鲁颂》说:“一年四季的祭祀不懈怠,没有差错,致祭于上天,又致祭于伟大的祖先后稷。”君子说这合于礼,说的是后稷虽然亲近,然而却先称上天。《诗》说:“问候我的姑母们,再问候到各位姐姐。”君子说这合于礼,说的是姐姐虽然亲近,然而却先称姑姑。孔子说:“臧文仲,他不仁爱的事情有三件,不聪明的事情有三件。使展禽居于下位,设立六个关口,小老婆织席贩卖,这是三件不仁爱的事情。养一个大乌龟、迷信卜卦,纵容不合顺序的祭祀,祭祀海鸟爰居,这是三件不聪明的事情。”
冬季,晋国先且居、宋国公子成、陈国辕选、郑国公子归生攻打秦国,占取了汪地和彭衙,然后回国,以报复上次彭衙的战役。卿的名字不加记载,这是为了穆公的缘故。尊重秦国,叫做尊重德行。襄仲到齐国致送玉帛财礼,这是合于礼的。凡是国君即位,加强舅甥国家间的友好,办理婚姻的事,娶元配夫人来主持祭祀,这是孝道。孝道,是礼的开始。
- 推荐作品:
- 集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公羊传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梁书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晏子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吴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管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