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价
唐代姚思廉《梁书·刘勰传》:初,勰撰《文心雕龙》五十篇,论古今文体,引而次之。……既成,未为时流所称。勰自重其文,欲取定于沈约。约时贵盛,无由自达,乃负其书,候约出,干之于车前,状若货鬻者。约便命取读,大重之,谓为深得文理,常陈诸几案。
唐代刘知几《史通》卷十《自叙》:词人属文,其体非一,譬甘辛殊味,丹素异彩,后来祖述,识昧圆通,家有诋诃,人相掎摭,故刘勰《文心》生焉。
明代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萧统之选,鉴别昭融;刘勰之评,议论精凿。
清代黄叔琳《文心雕龙辑注》序:刘舍人《文心雕龙》一书,盖艺苑之秘宝也。观其苞罗群籍,多所折衷,于凡文章利病,抉摘靡遗。缀文之士,苟欲希风前秀,未有可舍此而别求津逮者。若其使事遣言,纷纶葳蕤,罕能切究。
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内篇》卷五《诗话》:《诗品》之于论诗,视《文心雕龙》之于论文,皆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也。《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盖《文心》笼罩群言,而《诗品》深从六艺。
清代孙梅《四六丛话》卷三十一:探幽索隐,穷极尽状。五十篇之内,百代之精华备矣。
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诗论〉题记》:而篇章既富、评骘遂生,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士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
现代历史学家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刘勰以前,文人讨论文学的著述,如曹丕《典论·论文》、曹植《与杨德祖书》、陆机《文赋》、挚虞《文章流别论》、李充《翰林论》,都只是各有所见,偏而不全。系统地全面地深入地讨论文学,《文心雕龙》实是唯一的一部大著作。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尔雅
- 谷梁传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史记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战国策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论衡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剪灯新话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