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情态
容貌者,骨之余,常佐骨之不足。情态者,神之余,常佐神之不足。久注观人精神,乍见观人情态。大家举止,羞涩亦佳;小儿行藏,跳叫愈失。大旨亦辨清浊,细处兼论取舍。
一个人的容貌是其骨骼状态的余韵,常常能够弥补骨骼的缺陷。情态是精神的流韵,常常能够弥补精神的不足。久久注目,要着重看人的精神;乍一放眼,则要首先看人的情态。凡属大家--如高官显宦、硕儒高僧的举止动作,即使是羞涩之态,也不失为一种佳相;而凡属小儿举动,如市井小民的哭哭笑笑、又跳又叫,愈是矫揉造作,反而愈是显得幼稚粗俗。看人的情态,对于大处当然也要分辨清浊,而对细处则不但要分辩清浊,而且还要分辨主次方可做出取舍。
有弱态,有狂态,有疏懒态,有周旋态。飞鸟依人,情致婉转,此弱态也。不衫不履,旁若无人,此狂态也。坐止自如,问答随意,此疏懒态也。饰其中机,不苟言笑,察言观色,趋吉避凶,则周旋态也。皆根其情,不由矫枉。弱而不媚,狂而不哗,疏懒而真诚,周旋而健举,皆能成器;反之,败类也。大概亦得二三矣。
常见的情态有以下四种:委婉柔弱的弱态,狂放不羁的狂态,怠慢懒散的疏懒态,交际圆滑周到的周旋态。如小鸟依依,情致婉转,娇柔亲切,这就是弱态;衣着不整,不修边幅,恃才傲物,目空一切,旁若无人,这就是狂态;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不分场合,不论忌宜,这就是疏懒态;把心机深深地掩藏起来,处处察颜观色,事事趋吉避凶,与人接触圆滑周到,这就是周旋态。这些情态,都来自于内心的真情实性,不由人任意虚饰造作。委婉柔弱而不曲意谄媚,狂放不羁而不喧哗取闹,怠慢懒散却坦诚纯真,交际圆润却强干豪雄,日后都能成为有用之材;反之,即委婉柔弱又曲意谄媚,狂放不羁而又喧哗取闹,怠慢懒散却不坦诚纯真,交际圆滑却不强干豪雄,日后都会沦为无用的废物。情态变化不定,难于准确把握,不过只要看到其大致情形,日后谁会成为有用之材,谁会沦为无用的废物,也能看出个二三成。
前者恒态,又有时态。方有对谈,神忽他往;众方称言,此独冷笑;深险难近,不足与论情。言不必当,极口称是,未交此人,故意底毁;卑庸可耻,不足与论事。漫无可否,临事迟回;不甚关情,亦为堕泪。妇人之仁,不足与谈心。三者不必定人终身。反此以求,可以交天下士。
前一章所说的,是在人们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态,称之为"恒态"。除此之外,还有几种情态,是不经常出现的 ,称之为"时态"。如正在跟人进行交谈时,他却忽然把目光和思路转向其他地方去了,足见这种人毫无诚意;在众人言笑正欢的时候,他却在一旁漠然冷笑,足见这种人冷峻寡情。这类人城府深沉,居心险恶,不能跟他们建立友情;别人发表的意见未必完全妥当,他却在一旁连声附和,足见此人胸无定见;还没有跟这个人打交道,他却在背后对人家进行恶意诽谤和诬蔑,足见此人信口开河,不负责任。这类人庸俗下流,卑鄙可耻,不能跟他们合作共事;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置可否,而一旦事到临头就迟疑不决,犹豫不前,足见此人优柔寡断;遇到一件根本不值得大动感情的事情,他却伤心落泪,大动感情,足见此人缺乏理智 。这类人的仁慈纯属"妇人之仁",不能跟他们推诚交心。然而以上三种情态却不一定能够决定一个人终身的命运。如果能够反以上三种人而求之,那么就几乎可以遍交天下之士了。
- 推荐作品:
- 子
- 诗经
- 尚书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清史稿
- 宋书
- 新五代史
- 北史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都城纪胜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兵家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慎子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心经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训蒙骈句
- 桃花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