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观量
夫曲思于细者,必忘其大;锐情于近者,必略于远。由心不并持,则事不兼通,小有所系,大必有所忘也。故仰而贯针,望不见天;府而抬虱,视不见地。天地至大而不见者,眸掩于针虱故也。
是以智者知小道之妨大务,小察之伤大明,捐弃细识,舒散情性。以斯观之,人有小察细计者,知其必无遐志广度,亦可知矣。奚以明之?夫睹僬侥之节,知非防风之胫;视象之牙,知其大于豕也;见狸之尾,知其小于豹也。故睹一可以知百,观此可以明彼。
是以蹄洼之内,不生蛟龙;培蝼之上,不植松柏,非水土之性有所不生,乃其营宇隘也。数粒而炊,析薪而爨,非苟为艰难,由性褊吝而细碎也。
项羽不学一艺,韩信不营一餐,非其心不受艺,口不嗜味,由其性大不缀细业也;晋文种米,曾子植羊,非性暗惷不辩方隅,以其运大不习小务也。
智伯庖人亡炙一箧,而即知之,韩魏将反,而不能知;邯郸子阳园亡一桃,而即觉之,其自亡也,而不能知。斯皆锐情于小,而忘大者也。
夫钓者虽有籊竿纤纶,芒钩芳饵,增以詹何之妙,不能与罾罟争多;弋者挟繁弱之弓,贯会稽之箭,加以蒲苴之巧,不能与罻罗竞获。何者,术小故也。江河之流,烂胔漂尸,纵横接连,而人饮之青,量大故也;盆盂之水,鼠尾一曳,心呕吐而弃之者,量小故也。枳棘之生,数寸而抽枝;豫樟之植,百尺而莳柯。其何故耶?岂非质小者而枝条蔇之,而体大者节目疏乎?
是以达者之怀,则滉瀁而无涯;褊人之情,必刻核而烦细。自上观之,趋舍之迹,宽隘之量,断可识矣。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庐山记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国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园冶
- 茶经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南北史演义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抱朴子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词曲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