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明谦
天道下济而光明,江湖善下而为王。故山在地中成谦,王侯以孤寡为损。谦则荣而逾高,损则显而弥贵。高必以下为基,贵则以贱为本。在贵而忘贵,故能以贵下民;处高而遗高,故能以高就卑。是以大壮则往复,天地之谦也;极升必降,阴阳之谦也;满终则亏,日月之谦也;道盈体中,圣人之谦也。
《易》称:“谦尊而弥光。”《老子》云:“不伐故有功。”谦者,在于降己,以高下卑,以圣从鄙。不伐在于有功,不矜在于有德,不言归于冲退,谦挹之流也。好盈自贤,矜功伐善者,俗之常情,圣人之恶也。必矜其功,虽赏之而称劳,情犹不足;苟伐其善,虽与之赏多,必怨其少;则慊望之情生,躁竞之色见,矜伐之路开,患难之衅作矣。君子则不然,在荣以挹损为基,有功而不矜,有善而不伐。遗其功而功常存,忘其善而善自全。情常忘善,故能以善下物,情恒存善,故能以善胜人。
是以情存功善,非心谦也;口虚托谦,岂非矫乎?以善胜物,心遗功善,非矜伐也,口及其善,岂非实乎?故心存功善,非心谦也,口虽不言,未免矜伐;心舍功善,口虽明言,无伤于谦。故夏禹昌言,明称伐功;咎繇陈谟,云说我惠;岂其矜功而存惠哉!
夫言善非伐,而伐善者每称其能;言惠非矜,而矜惠者常存其惠。圣人知人情尚贤而好伐,故发言裁典,多由谦退;所以弃其骄姱,竞垂世则也。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其他经学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晋书
- 隋书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地理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近思录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管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农家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杂家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类书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了凡四训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诗文评
- 总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长生殿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