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赏罚
治民御下,莫正于法;立法施教,莫大于赏罚。赏罚者国之利器,而制人之柄也。
故天以晷数成岁,国以法教为才。晷运于天,则时成于地;法动于上,刚治成于下。晷之运也,先春后秋,法之动也,先赏后罚。是以温风发春,所以动萌华也;寒露降秋,所以殒茂叶也;明赏自德,所以劝善人也;显罚有过,所以禁下奸也。
善赏者,因民所喜以劝善,善罚者,因民所恶以禁奸。故赏少而善劝,刑薄而奸息。赏一人而天下喜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用能教狭而治广,用寡而功众也。
昔王良之善御也,识马之饥饱规矩徐疾之节,故鞭策不载而千里可期;然不可以无鞭策者,以马之有佚也。圣人之为治也,以爵赏劝善,以仁化爱民,故刑罚不用,太平可致;然而不可废刑罚者,以民之有纵也。是以赏虽劝善,不可无罚,罚虽禁恶,不可无赏;赏平罚当,则理道立矣。
故君者赏罚之所归,诱人以趣善也。其利重矣,其威大矣。空悬小利,足以劝善;虚设轻威,可以惩奸。矧复张厚赏以施下,操大威以临民哉!
故一赏不可不信也,一罚不可不明也。赏而不要,虽赏不劝;罚而不明,虽刑不禁。不劝不尽,则善恶失理,是以明主一赏善罚恶,非为己也,以为国也。适于己,而无功于国者,不加赏焉,逆干己,而有劳于国者,不施罚焉。罚必施于有过,赏必加于有功,苟能赏信而罚明,则万人从之,若舟之循川,车之遵路,亦奚向而不济,何行而弗臻矣!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礼记
- 仪礼
- 论语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金史
- 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帝范
- 中论
- 兵家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茶经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陶庵梦忆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庄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