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薛仁贵征东 > 正文 >>

人物简介

薛仁贵,,名礼,绛州龙门人,中国唐朝贞观年间的著名将军。年少时,家境贫贱,以农耕为业,娶妻柳氏。贞观末年,因为唐太宗下令远征高丽,将军张士贵招募士兵,所以薛仁贵应募从军。在安市城阻击援军时,骁勇善骑射,穿上异于众人的白色衣甲,手持方天戟,击败了高句丽莫离支将领高延寿的20万大军。自此得到太宗赏识,升为游击将军,赐马二匹,绢40匹。

唐高宗显庆三年,薛仁贵辅助营州都督兼东夷都护程名振,在贵端城攻破高句丽,后来又与辛文陵在黑山击败契丹,被封为左武卫将军。

乾封元年,唐高宗派庞同善、高品前去高句丽慰纳,却被袭击。反击高句丽后,被授为右威卫大将军。开耀元年,出任瓜州长史。不久,授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永淳元年,曾击退突厥阿史德元珍。最终于永淳二年病逝。享年70岁。身故后,朝廷赠给他左骁卫大将军之名,为幽州都督,还特别制造灵舆。护送遗体归还故里。

薛仁贵,唐朝名将,绛州龙门人,名礼,字仁贵,以字行世,生于隋大业九年,卒于唐永淳二年,主要事迹在唐太宗、高宗时期。

薛仁贵自幼贫寒,习文练武,有臂力,长成务农,娶妻柳氏。

唐贞观后期,唐太宗想亲征高句丽,从贞观十八年秋开始,即调集军资粮草和招募军士,积极进行战争准备。薛仁贵就到将军张士贵处应募,被收为部属。不久,唐太宗亲征高句丽,张士贵军行至安地时,郎将刘君印为当地武装所围,薛仁贵闻讯后,单骑前往营救,击斩敌将,系其头于马鞍,降伏余众,救君印回营。从此,薛仁贵名闻三军。

贞观十九年,四月,唐军前锋进抵高句丽,不断击败高句丽守军,六月,至安市,高句丽莫离支遣将高延寿率军20万依山驻扎,抗拒唐军。唐太宗视察地形后,命诸将率军分头进击。这时,薛仁贵自恃骁勇强悍,想立奇功,即穿上异于众人的白色衣甲,手持方天戟,腰挎两张弓,大呼陷阵,高句丽将士纷纷倒伏,杀开一条血路。唐军随之继进,高句丽军被打得大败。站在高处观战的唐太宗望见,战后特召见薛仁贵,赐马二匹,绢40匹,生口10人为奴,,并提升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职守皇宫玄武门。及唐征高句丽还军,唐太宗还特对薛仁贵说:朕旧将皆老,欲擢骁勇付之外事,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虎将。并加封薛仁贵右领军郎将。

征高句丽后到唐高宗时期,薛仁贵一直守卫玄武门。永徽五年,唐高宗行幸万年宫,第一天夜里就遇山洪暴发,直冲万年宫北门,卫士们见水势凶猛各自散去。而薛仁贵登门向宫内呼叫水至,唐高宗听到喊叫,急忙出宫跑到高处。当唐高宗回头看时,大水已经涌进了他的寝殿。躲过大难,唐高宗感激薛仁贵,特赐薛仁贵御马一匹。

显庆三年,唐高宗命程名振征讨高句丽,以薛仁贵为其副将。薛仁贵于贵端城击败高句丽军,斩首三千余级。第二年,薛仁贵又和梁建方、契必何力等,与高句丽大将温沙门战于横山。当时,薛仁贵手持弓箭,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所射者无不应弦倒地。接着,又与高句丽军战于石城,遇善射敌将,杀唐军十余人,无人敢当。薛仁贵见状大怒,单骑突入,直取敌将。那个敌将慑于薛仁贵勇武,来不及放箭,即被薛仁贵生擒。不久,薛仁贵与辛文陵在黑山击败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以下将士,战后他因功拜左武卫将军,封河东县男。

龙朔元年,一向与唐友好的回纥首领婆闰死,继位的比粟转而与唐为敌。唐高宗诏郑仁泰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领兵赴天山击九姓回纥。临行,唐高宗特在内殿赐宴,席间唐高宗对薛仁贵说;古善射有穿七札者,卿试以五甲射焉。薛仁贵应命,置甲取弓箭射去,只听弓弦响过,箭已穿五甲而过。唐高宗大吃一惊,当即命人取坚甲赏赐薛仁贵。

郑仁泰、薛位贵率军赴天山后,回纥九姓拥众十余万相拒,并令骁勇骑士数十人前来挑战。薛仁贵临阵发三箭射死三人,其余骑士慑于薛仁贵神威都下马请降。薛仁贵乘势挥军掩杀,九姓回纥大败,所降全部坑杀。接着,薛仁贵又越过碛北追击败众,擒其首领兄弟三人。薛仁贵收兵后,军中传唱说: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从此,回纥九姓衰败,不再为边患。

乾封元年,高句丽莫离支泉盖苏文死,其子泉男生继位,但为其弟泉男健驱逐,特遣使者向唐求救。唐高宗派庞同善、高品前去慰纳,为泉男健所拒,于是,唐高宗命薛仁贵率军援送庞同善、高品。行至新城,庞同善为高句丽军袭击,薛仁贵得知后,率军及时赶到,击斩敌首数百级,解救了庞同善。庞同善、高品进至金山,又为高句丽军袭击,薛仁贵闻讯后,率军将高句丽军截为两断奋击,斩首5000余级,并乘胜攻占高句丽南苏、木底、苍岩三城,,与泉男生相遇。对此,唐高宗特下诏慰勉薛仁贵。接着,薛仁贵又率两千人,进攻高句丽重镇扶余城,这时,部将都以兵少,劝他不要轻进。薛仁贵说:兵在主将善用耳,不在多也,于是率军出征,这次战役,他身先士卒,共杀敌万余人,攻拔扶余城,一时声威大振,扶余川40余城,纷纷望风降附。这时,唐又派李绩为大总管由他道乘机进攻高句丽。薛仁贵也沿海继进,与李勣合兵于平壤城,高句丽降伏。之后,唐高宗命薛仁贵与刘仁轨率兵二万留守平壤,,并授薛仁贵为右威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兼安东都护。薛仁贵受命后,移治平壤新城。他任安东都护期间,抚爱孤幼,存养老人,惩治盗贼,擢拔贤良,褒扬节义之士,高句丽士民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