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回 欢娘刺死花叔赖 梨花兵打玉龙关
欢娘刺死花叔赖 梨花兵打玉龙关
且说秦汉听了此计,道:“美人此计甚高,待我回营禀知元帅,即同师兄进关相你。”说罢飞出关外,回营中对元帅说明原委。元帅听了,暗道:“矮子好色,但愿他成功,则大事定矣。”即令二矮将进关助欢娘行事,又令诸将当夜攻关,里应外合。二人大悦,各自出营,上天入地去了。
再言花叔赖闻欢娘相请,欣然来到东房。欢娘接进,双双见礼。二人坐下,欢娘说:“今日端陽佳节,妾身备有水酒,请大王庆贺,但是大王恋于西房,情意洽好。”叔赖笑道:“美人你且宽心,二人无分厚薄,本爵我有调匀的法度,一向阔别,今日补情,即与美人畅饮一番。”叔赖上坐,欢娘下陪,丫环斟酒,将叔赖灌了又灌,一连几觥,灌得大醉。叔赖立起身来,一手搭在欢娘肩上,一手调情。欢娘又劝他几番,他便立脚不住。丫环扶到床上,人事不知,竟自睡了。欢娘即吩咐丫环将酒席收去说:“你们吃个尽醉罢了。”丫环叩谢,各在外厢吃酒。时正三更,欢娘持剑欲砍,却心慌意乱。忽见秦汉从天而下,走入房门内,将欢娘手中剑接了,把叔赖刺了。又传令,假称大王请驸马商议大事,并伏刀斧手三百于帐下,他来时将其斩首,开关降唐。欢娘打扮戎装,带了令箭。只见地下钻出一虎说:“师兄,这女子传言,我和你开关迎接大兵。”秦汉依允,又对欢娘道:“你不必心慌,我暗中自然助你行事。”说罢,各司其事去了。欢娘手提亮灯,走出营门,传令旗牌官分立两旁,今大帅令:传驸马前来商议军国大事,不得迟延。旗牌军接了令箭,上马往西营相请。
且言爱娘正在房中,丫环报进说:“东房欢娘执令箭传驸马议事,帐中埋伏刀斧手,不知因何事情。”爱娘听了,心想,这贱人传驸马,必要杀我;不如赶入东房,求大王做主,救我性命。点灯来至东房,只见众丫环皆醉倒。走入房内,四顾无人,惟床上大王未起,近床前一看,只见鲜血满身,大王已死,便大哭一场,拭泪道:“这贱人如此凶恶,待我为大王报仇。”结束停当,手执双刀杀出。
再言苏定国闻叔赖相请,心中猜疑,带了亲随三百名,各持火把刀槍来到东宫,不见叔赖出迎,便走到帐前开言道:“花将军夜深唤下官何事?”忽听云板一响,来了一员女将,说道:“俺家大王计穷力竭,三位爷爷被捉,不知死活,竟欲开关降唐,故此请驸马到来商议。”定国听了此言,说:“罢了!罢了!叔赖如此反叛,待我杀此逆贼。”欢娘大怒,正欲令刀斧手下手,只听里面有人杀出,爱娘手执双刀。这定国大怒道:“逆贼使贱人杀我么?”拔出宝刽,将二人杀死。这惊动帐下刀斧手出来救助,却被三百亲随兵尽行杀死。回身见床上叔赖早已呜呼,定国更觉心慌,惑疑不定,便回到营门外。忽探子飞报说:“大唐二员矮将潜入关内,杀死守将,军士开了关门,大唐兵马一拥而入。”定国一听大惊,带领亲随兵,逃出西门投玉龙关去了。
唐兵进关,元帅下令休伤百姓。元帅来到帅府,见杀死军士不可胜数,方知欢、爱二娘俱被定国杀死。秦汉道:“二位佳人有功于唐,未受其封,可怜一命身亡。”备礼安葬欢、爱二娘,余尸尽行焚化,出示安民,在牢中放出伯赖、忽突二人。元帅吩咐道:“你二人乃无名小将,杀之无益,放你回去,叫玉龙关主将早早投降,免动干戈。哈迷国王解上长安定罪,或者我主上好生,将君臣大赦,使他年年纳贡称臣,亦是你番奴等之造化。且速去罢!”二将叩谢不杀之恩,出城而去。元帅即令设宴庆功,三军欣悦。次日上本回朝奏捷,养息三日,再起兵攻打玉龙关,令罗章为先锋,丁山为护卫军,分兵三路而进。
不三日,罗章兵到玉龙关下,即令众将攻城。早有番卒报入关内。那守关主帅乃国王长子罕鬼粘坐守。前日闻苏定国前来报说,他已心中慌乱,又见花伯赖、忽突二将被放回,道唐兵之事。又有番兵奔报,唐将讨战甚急,吓得心中大惊,即唤众商议,问谁人敢出关拒守。连问数声,无人答应。太子无法,正在纳闷,左右报苏国舅到,太子吩咐请入。宝同朝拜太子,太子道:“国舅少礼,前闻金光阵内走脱,今日回来,必有神通可以退得唐兵。”宝同奏道:“臣前在金光阵大败后,欲起兵复仇,因往各处仙山,蒙教主金壁风祖师借我一匹神兽,名曰黑狮子,驾云而来。闻得唐兵杀来,故来议战。”太子又道:“目今兵临城下,将卒心寒,无人领兵出战。今日国舅到此,必有妙计以破唐兵。”宝同道:“若得人马,杀他片甲不回。”太子大悦,即点精兵十万,战将十员,放炮开关,杀到阵前。罗章抬头一看,乃是苏宝同,便挺槍直刺。宝同用刀架住,战有三四回合,不能取胜,把黑狮子一拍,那狮子双蹄起在空中,鼻内吐出烟火。罗章两目难开,回马就走。此火遇风更烈,大如车轮,小如炭火,飞来粘在身上,烧着军士,焦头烂额,自相践踏,一万人马,折其大半。宝同大喜,回兵入关,太子令设筵庆功。
且言罗章大败,收了残兵,见元帅大兵扎营山下,罗章进军中告罪。元帅道:“你既为先锋,必见机行事,因何不察,被他杀得如此大败。”罗章叫声:“元帅,小将正在打关,冲出番奴苏宝同,坐下神兽,鼻内出烟,口中吐火,四足生风,小将抵敌不住,因此三军烧死,小将幸得脱此火厄,乞元帅恕罪。”梨花听宝同复战于城下,料有神通,便说:“你且回营安歇,待本帅明日商议出兵。”元帅不悦,即时退入后营。金定、仙童接问:“元帅为何不悦?且自从容破他。”梨花说:“今日罗章攻打玉龙关,被宝同借得黑狮子,将我兵烧得大败。想他逃去日久,今日回来,必纠合左道之徒,阻我西进。又不知耽搁几时,才得班师,好不烦闷。”仙童道:“败兵之将有甚本事?明日出兵除此恶兽,就好西进。”元帅点首称是。次日元帅升帐,与仙童设计,破宝同的黑狮子。即令秦汉、一虎二将,带领本部人马前去攻关。二将领命而去。杀到关下,只见关中炮响,城门大开,冲出苏宝同。二人见了,喝道:“屡败之将,来送死么!”棍棒交迎。宝同笑道:“又会着你两个人,且吃我一刀!”三人大战,宝同把狮子一拍,鼻中吐出烟火,秦、窦二将张眼不开,一个上天,一个入地,其烟直冲至二里之外,唐兵大败。元帅看见,速令仙童、金定杀出敌住。宝同见了梨花,心中大怒,把狮子一拍,四足生风,鼻内出烟,冲上霄汉,口中吐火,火如大车轮,直奔三人。仙童、金定见了,回马就走。梨花念动真言,顷刻间大水冲来,烟消火灭。宝同吓得魂不附体,当即逃回,至一座高山,自思逃生,可怜这些番兵淹死,怎好回关见太子?如今日已西沉,青山四面,钟声频闻。忽见半山中有一座寺院,上写比丘禅院。宝同自思道:目今天色已晚,不免就此庵借宿一宵,明日去求师父帮助。即下了宝驹,直入山门。见琉璃隐隐,二门尚未关,仍钟声不绝。有几个尼徒在那里做夜课,正欲诵完,出来关门,见了宝同,问道:“将军黑夜到此,有何公干?”宝同将阵上之事细说了一遍。女尼笑道:“原来是败兵之将,要求借宿的。但是我们系女尼,不便留你,请往别处借宿罢。”宝同回言道:“目今天色昏暗,欲投别处,又不知路途,乞师父行个方便,就在庵下借宿一宵,明日早行。”有一小尼对众尼说道:“师父既哀求,里面有一囚老虎的铁笼,不若将他放进,锁在里面,大家放心。”众女尼皆说有理,乃上前对宝同说:“我们出家人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因我等皆是女尼,不便留男客,将军若要借宿,有一囚虎之笼在此,亦甚宽大,可以容身,你在笼内住一夜,明日放你出来,两得其便。”宝同连声依允。不知宝同明日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明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南史
- 北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别史
- 传记
- 唐才子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农家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四圣心源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水浒传
- 红楼梦
- 醒世恒言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古文观止
- 曾国藩家书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词曲
- 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