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亲尝百草疗民疾
亲尝百草疗民疾
却说神农氏既教百姓耕种,益利于民,民心大悦。一日,帝同百官出猎,见百姓面皆黄肿,有风湿之病。帝心不安,甚怜之,回朝升殿,群臣侍立,帝曰:“朕出巡四郊,见民脸有黄色,身似浮肿,必有疾病,或虚者、实者、寒者、热者,或寒热相半者,朕想非药不治。须遍采天下异草,朕亲尝之,若性寒者,汇治热病;性热者,汇治寒病;其体虚者用补药,实者用清药。如此,民不至于夭死也。”群臣听罢,皆再拜而奏曰:“我主天恩施及人民,无有疾病之苦,虽三皇至今未有如是者,圣上莫大之功,万世感戴矣!”帝大悦,传旨晓谕天下:凡地中所出各色草木,俱要连根收取解至京都。群臣皆散朝而出。
使臣领旨往各镇诸侯处,众诸侯接旨,传与守土官员,着乡民取采草木叶根前来交纳。不一载,众诸侯各将天下草木叶根枝皮俱取齐解入京都。炎帝设朝,群臣山呼礼毕,传事官奏曰:“启上我主!今有各处诸侯解到药草,见在朝门外候旨。”帝命宣入。各解官呈上草木等药,或有百样者,或有五七十样者,或内有相同者,帝于龙书案上一一观看,大悦。命内使扛入后宫,厚赏解官而回。
朝散,百官退出,帝入后宫。莽氏接驾礼毕,后曰:“主上退朝何晏?”帝曰:“朕前出巡荒郊,因见民人黄肿有病,非热即寒,非虚即实,故此生疾。朕思地中草木根叶必有冷热温凉之性,朕遣使命天下诸侯,凡有草木枝实,俱解入朝。昨各处皆进至矣,今令扛入后宫。朕必亲自尝之,贤卿无离朕旁。倘遇有毒之药,以便制解。”后领诺。帝命排香花灯烛,拜告天地。祈祷已毕,坐于蟠龙御座之上,即命左右近侍将各处进来之药一一拣视。同者,去之;不同者,皆亲尝之。但见其先试尝甘草,味甘平无毒,善能解诸药毒,药中最良者,故首载之《本草》。
次嚼乌梅,遽齿酸而津液生。
才及皂角,入鼻嚏以气通,
啮花椒而气开;啖辣芥则涕泪,
滋阴膠知疽发所在,硝未救脑痛欲亡,
龟尿解毒,鼠骨生牙,
血投藕而不凝,漆得蟹而自散,
龙髓可熬桂作水,蟾膏乃软癤如泥。
若此之类,不可枚举。一日遇毒药十二味,神而化之。命后将此补泻温凉寒热等药各放一处,帝辨其君臣佐使之义。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矣。
帝百药尝完,一日升殿。群臣朝毕。帝曰:“朕今将诸草本果叶根皮,俱亲尝过,皆识某药治某病,补泻、温凉、寒热、冷燥,无有不别分为君臣佐使之用,以疗民疾。作有方书可法,颁布天下,使万民永不受其病苦矣。又令民用山水为饮,水不可饮者,朕亦为之辨别。凡泉水非自出者,深渊之处、久滞不干、污浊毒聚之水,切不可饮。人若饮之,不死即病。惟开地深丈余,自然水出,名曰泉水,清而且甜,方可饮之,则疾病不生矣。”群臣奏曰:“自三皇继立,民物虽夥伙,代有制作,如茹草木之实,食禽兽之肉,自若也:自我主初得天下,即兴救民之心,忧民之食,闵民之病,断木为耜,揉木为耒,教民树艺五谷,躬亲畎亩,耕种收藏,农事有赖矣。又见天时寒燠,民常患之,我主亲尝药味,察寒温平热之四等,辨君臣相佐之二区。一日之间遇十二毒,幸天化之,不受残害。乃作《方书》,以兴医道,民有疾病,皆蒙圣惠。复穿地为泉,不致毒水之染,恩垂万世,赖无穷功德矣!”帝闻奏大悦,重赏群臣而散。
自炎帝治世以来,其俗朴重端悫。不忿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利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日中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天时人事,可称圣世。不知后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史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宋书
- 魏书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编年史
- 汉官六种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投笔肤谈
- 管子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天工开物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水浒传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幽明录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薛刚反唐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五灯会元
- 道家
- 老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尹文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