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小五义 > 正文 >>

相关评价

胡适先生就认为从文章上看来, 《三侠五义》与《小五义》决不是一个人做的。

胡适序里写道:后来光绪庚寅北京文光楼续刻《小五义》及《续小五义》,序中说有友人与石玉昆门徒素相往来……将石先生原稿携来这话大概不可相信。《三侠五义》的末尾有续集的要目,其中不提及徐良,提柳龙、丁蛟、丁凤,而《小五义》以下, 徐良为最重要的人,这是一可疑;《三侠五义》已写到军山的聚义,而《小五义》仍从颜按院上任敍起, 重述至四十一回之多,情节多与前书不同,文章又远不如前集,这是二可疑;《小五义》中,沈仲元架走颜按院一件事是最重要的关键,,然而前集百零六回敍邓车行刺的事并无气走沈仲元的话,末尾的要目预告裏也并没有沈仲元架跑颜按院的话,这是三可疑;《三侠五义》末尾预告续集也有不足百回,而《小五义》与《续小五义》共有二百几十回,这是四可疑。从文章上看来,《三侠五义》与《小五义》决不是一个人做的,所以《〈小五义〉序》里的话是不可靠的,然而《〈小五义〉序》却使我们得一个消息: 大概石玉昆此时已死了,他若不曾死,文光楼主人决不敢扯这个大谎。

鲁迅先生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序 虽云二书 皆石玉昆旧本, 而较之上部 , 则中部荒率殊甚, 入下又稍细, 因疑草创或出一人, 润色则由众手, 其伎俩有工拙, 故正续遂差异也。鲁迅在下这个结论时很是慎重的, 而且对草创或出一人, 润色则由众手这一结论说得不肯定, 前面一疑字说明这只是一个设想, 有待进一步证实。 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 文光楼主人石铎的《小五义序》是否可靠。为了论述的方便, 先摘引其部分序文:《小五义》一书, 何为而刻也? 只以采访《龙图阁公案》底稿, 历数年之久, 未曾到手。,适有友人与石玉昆门徒素相往来, 偶在铺中闲谈, 言及此书, 余即托之搜寻, 友人去不多日, 即将石先生原稿携来, 共三百余回, 计七八十本, 三千多篇, 分上、中、下三部, 总名《忠烈侠义传》。原无大、小之说, 因上部《三侠五义》为创始之人, 故谓之大五义, 中、下二部五义, 即其后人出世, 故谓之《小五义》。余翻阅一遍, 前后一气, 脉络贯通, 与坊刻前部略有异同。这段话并非全真, 也并非全假, 要具体分析。,文光楼主人不惜重金,购求到手《小五义》、《续小五义》这件事当不会有假, 而且他购求到手的是说书艺人演出的记录稿, 结合具体作品的形态来看,也属可信。但问题在于其所购文稿是不是石玉昆的原稿, 他所购到的前部与已刊刻的《三侠五义》是否仅仅略有异同,其所购书稿是否根本没有所谓前部, 而只有《小五义》、《续小五义》两种。笔者的看法是文光楼主人石铎购到的只有《小五义》、《续小五义》两部书, 出于商业上的考虑, 他借用著名艺人石玉昆的名号, 其所购之书并非石玉昆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