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项羽杀宋义救赵
项羽杀宋义救赵
却说项羽闻武信君被章邯所杀,哭倒在地,诸将再三解劝。羽曰:“某自幼无父,蒙叔父抚养成人,教习兵法,视我如子。今一旦功业未竟,中道而殂,此心如碎,安能已于情乎?”言毕又哭。范增曰:“为国捐躯,臣子之大节尽矣。项将军虽命数如此,而楚之大业已就,天下望风归附者五十万众,将军果能承继其志,恢宏疆宇,灭秦定楚,追封武信君为王,血食百世,将军之大孝毕矣!何必效儿女子区区于悲泣之间,何足以收服人心耶?”羽起谢曰:“谨如先生所教。遂起兵急趋定陶,会宋义、刘邦,合兵一处,与武信君挂孝,率诸将抚棺行祭,遂收梁尸,以武信君服色,葬于定陶。于是起军径奔陈留而来,未及楚兵到时,章邯军已渡河击赵矣。赵王歙、陈馀、张耳等出战,俱被章邯杀败,遂夜奔钜鹿,坚壁不出,随差人赴楚求救不题。却说项羽与宋义、范增计议曰:“今章邯渡河,声势复振,武信君新葬,怀王独守盱胎,恐非长策。不若回军,迁都彭城再作区处。”众以既定,传令三军回到盱胎。诸将朝见怀王毕,怀王闻项梁死,十分哀痛。项籍复奏曰:“武信君新亡,我军锐气已挫矣。见今章邯屯兵钜鹿,破赵后必入寇西楚,不如先调兵征剿,我王迁都彭城,以为犄角之势,不可缓也。”言未毕,有人来报赵遣使求救,王召入,即问章邯虚实,使曰:“秦兵三十万,围钜鹿将一月矣!赵军食尽,人马死者过半,指日城破,生灵受害。愿大王怜而救之。”怀王闻知大惊,即以宋义为大将军,项羽为副将军,范增为军师.领二十万人马,往钜鹿救赵。
兵至安阳,宋义按兵不动,欲遣子宋襄相齐,乃曰:“邯兵困赵日久,今心志懈弛,人无斗志。我兵迟缓数日,坐观其敝,待邯兵懈怠,我却以兵攻之,邯必擒矣。”义遂迁延四十六日不进。羽曰:“秦军围赵甚急,城内死者七八。若能乘彼攻围日久,鼓噪大进攻击其外,赵兵杀出以应于内,内外夹攻,秦军必走,而邯可擒也。”义曰:“不然!搏牛之虫,不可以破虮虱,志在于大,不在于小也。若章邯胜,则秦军疲乏,我却承其敝而攻之,必破矣;若章邯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亦必可破矣,此兵不劳而观胜负也。若夫披坚执锐,我不如公,坐运筹策,公不如我。”遂传令军中曰:“纵使三军之猛如虎,其狠如羊,其贪如狼,苟有违令不从者,必斩。”又阴遣其子宋襄为齐国相,宋义亲送至无盐而回,复饮酒高会。时至天寒,大雨,士卒在雨中冻馁不可当,羽暗行军中,则各营有怨言,羽乃厉色正言曰:“诸将奋勇戮力,急欲攻秦,今却久留不肯引兵渡河,况今年岁饥民贫,士卒不得饱饭,又无积粮,却乃饮酒高会,必待秦兵破而后击之。夫秦兵强大,赵兵怯弱,以弱敌强,何得秦敝?且武信君新丧,楚王坐不安席,今尽将境内之兵总属将军,非专为救赵,实欲假此破秦,以雪前日之恨。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终日私宴,非社稷之臣也!”义终不听。羽深恨之。次日,宋义早升帐,羽仗剑入帐,大呼曰:“宋义与齐谋反,令子宋襄与齐结连外应,故留兵不进,意欲吞取西楚。吾今奉楚王密旨斩义,以晓谕三军。”宋义听罢,便欲从帐后逃走,羽大步赶上,将义拉住,一剑挥为两段。众将俯伏帐下,皆曰:“首立楚后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此叛逆,正合人心。”众将俱立羽为假上将军,职专征伐,急使人追赶宋襄,将至齐境,遂杀之。又使桓楚报命与楚王,数宋义叛楚之罪。王遣钟离昧持节封羽为上将军,自此军威大振,名闻诸侯。
于是遣英布为先锋,将军二万,渡河。邯闻布至,急差司马欣、董翳渡河南岸,立营以抵来兵。将领兵渡河,营寨方才立定,英布前军早到,二将出马与布交战,布并不答话,举斧径奔二将,二将来迎。正战之间,只见秦军不战自乱,从后一将杀至,乃上将军项羽也。二将大惊,撇了英布,径投河南营寨,时已被楚军占庄,只得弃营望河北逃走。项羽大获全胜,所得军器辎重,不知其数,收军进营。待后军陆续俱到,遂领军北渡河,按剑高坐,候后军渡毕,乃尽将船只沉入河南,釜甑打碎,庐舍烧毁,止持三日行粮,晓谕三军,务要竭力死战,无复退志。三军踊跃大呼曰:“愿从将军决一死战!”鼓噪连夜攻章邯。不知胜负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尔雅
- 公羊传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别史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儒家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难经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类书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小五义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总集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日知录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