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楚项羽九败章邯
楚项羽九败章邯
二世二年十一月,项羽大兵进攻章邯。范增、钟离昧相议曰:“项将军急欲进攻,破釜沉舟,粮食俱在后,倘三日未下而军无粮,将如之何?此时当差心腹牙将,星夜催载粮食近河。如三日胜邯,不必运过河;如三日不能胜,须过河预备军需,庶不失机。”昧曰:“先生所虑甚远。”随即差人催载军需不题。
却说司马欣等被项羽、英布冲杀一阵,回见章邯,备说英布武勇不能敌,项羽人马已北渡河矣,即当作急提备。言未毕,有人来报楚兵过河,破釜沉舟,要与秦兵决一死战,声势甚大。邯闻说,急召秦将王离、涉间、苏角、孟防、韩章、李迈、章平、周熊、王官等至帐下,分付曰:“项羽勇冠三军,不可轻敌。汝各队人马分为九路,连寨结营,待我与彼对敌,每队以次接应,待楚兵深入重地,九路人马合兵截杀,必获全胜。”众将得令,各调人马准备。只见楚兵已到,项羽一马当先,章邯出马对敌。羽见邯出,咬牙切齿大骂曰:“逆贼杀吾季父,此仇不共戴天!”遂跃马挺枪,直取章邯,邯举枪相迎,二马交战,杀五十合,邯败走。未及五里远,早有王离人马接应,章邯退后,王离出马与羽交战,不二十回合,羽卖了个破绽,让王离一枪刺来,羽却躲过,就势将王离活捉过马来,众军将王离绑缚归阵。邯见王离被擒,拨转马便走,羽大叫:“逆贼那里去?”催动人马追赶,羽骑的是乌骓马,日行千里,众军跟之不上,俱落在后,羽一骑马飞奔章邯。章邯见羽无兵,复回马交战,项羽一根枪,恨不得即时刺死章邯,章邯只是架隔遮拦,如何当敌?正在危急之时,早有秦将涉间兵到,接住厮杀。羽更不答语,直取涉间。战不十合,项羽按住火尖枪,顺手取出鞭来,望间一鞭打去,涉间急躲时,早中左肩,翻鞍落马。秦阵上章邯见涉间落马,即领牙将宋文等死战来救,只见项羽大军又到,英布、桓楚各领兵冲杀过来,章邯折军大半,大败而走。
项羽见天色将晚,恐有伏兵,不去追袭,鸣金收军,安下营寨,当有军师范增进言曰:“将军深入重地,天色阴晦,须防贼兵劫寨。”羽曰:“军师之言是也。”范增即传令于小山口,另安营寨,屯住大军,却于大寨堆积柴草,虚立旗号,以等待敌兵。却唤桓楚、于英、丁公、雍齿四将上帐分付曰:“汝四人领兵埋伏,但看大寨火起,章邯必定中计,汝等领兵四面剿杀,阻住去路,不可走脱。”四人领命去讫。又唤英布分付曰:“汝可领兵三千,于正西大路埋伏,阻当秦军接应,不可误也。”各各分布已定,请项羽于小寨内专等敌军。
却说章邯领败残军马,投苏角寨来,与司马欣、董翳合兵一处,离楚营三十里下寨。角曰:“今楚兵得胜,人马疲倦,不作准备,某引轻骑人马,从东路杀奔楚寨之后,劫彼营垒,将军却从西路杀来,两路夹攻,使彼首尾不能救应,此兵法所谓‘攻其不守’,虽不能至大获全胜,亦可以挫其锐气也。”邯曰:“正合吾意。”苏角遂领本部一万生力人马,暗暗往楚寨进发。不久,来到楚营,见旗帜不整,辕门紧闭,只说中计,大刀阔斧杀下营来,见是空管,即欲回时,楚寨中一声炮震,四下火起,喊声大振,角急杀出寨来,投西便走,只见左有桓楚、于英,右有丁公、雍齿,一齐拦住去路,不能得出,便望西山东小路而走。只听鼓角齐鸣,喊声大举,一将大叫曰:“无谋匹夫,认得楚将项羽么?”苏角惊慌,莫知所措,被羽一枪刺于马下。
却说章邯听得东路鼓声大振,喊杀连天,又不知苏角胜负,只得领人马缓缓哨探。未及两个更次,只见楚兵大兵已冲杀来。此时天色将明,秦兵各队拔寨前走,章邯断后。早有英布人马先到,与邯决战,二马相交,兵器并举,战五十合,不分胜败。羽军到,见布战邯不下,领人马冲过来,邯兵败走。正欲追赶,刺斜里一军杀来,乃是秦将孟防接应,与楚兵交战。桓楚挺枪直取孟防,孟防来迎,只一合刺防于马下。章邯见折了孟防,拍马投西便走。桓楚自思捉住章邯,胜他将百倍,就拍马追赶。邯马连日困乏,又兼未得草料,前走甚急,后赶又近,马过山冈地,将马绊倒,邯撞于马下。桓楚急向前,用枪便戳,山脚边早转出一枝兵来救应,乃是秦将韩章,一马抵住桓楚,众军士救起章邯。桓楚方欲与章交战,早有于英人马杀到,接住与韩章斯杀。未及十合,项羽大兵又到,韩章不能抵敌,拨回马就走。羽挥动后军,一并追赶。却有秦将李遇原领本部精兵一万。扎住在此未动,章邯同众遂投李遇营暂歇,楚军陆续也都到了,见秦兵当头扎营,未敢前进,传令且屯住人马造饭。
日已平西,范增与项羽曰:“今晚秦兵恐楚劫寨,定于高阳坡下有埋伏人马,却设空营待我去劫,伏兵一起,决中其计。”羽曰:“先生有何妙策?”曰:“将军统一枝人马径奔秦营,鸣锣击鼓,遥为之势,却差两枝精兵,去截住伏兵来路,秦兵决出交战,候两路兵得胜,却三路合兵一处追杀,将计就计,使彼措手不及,邯可擒矣。”羽随即差英布领一万军暗出南路,桓楚领一万军暗出北路,自领三万出中路,各分派已定。
却说章邯与李遇商议:“楚兵连日得胜,今晚定来劫寨。尔可领兵五千南坡下埋伏,韩章领兵五千北坡下埋伏,我同司马欣等众将大营后埋伏。候楚兵到来,三路并攻,必擒项羽。”众将依令调兵去讫。
项羽到晚一更时候,南北两路人马衔枚暗出,项羽却自领精兵三万,密从中路,行至五里远便不动,却大举金鼓火箭火炮,一齐发言。章邯正欲从寨后杀出,只见南北二路秦兵败回本寨边,楚兵杀来,章邯不敢出战,急拔寨便走。项羽知楚兵二路得胜,急催动人马追杀,十分混乱,行二十里,已到赵城。城里听得城外鼓噪震天,知是楚兵已杀到城下,陈馀、张耳等急上城探望,天色渐明,见秦兵大败,遂开城门,领一枝人马杀出来接应。章邯顾不得中军,领数骑落荒逃走。英布望见,带领本部人马追赶,追到东门,正遇秦将章平急来救应,放过章邯。与布交马,战三十回合,章平无心恋战,急回保着章邯,奔曲阳小路来,正遇周熊、王官二枝人马接着。英布见有救应,遂同桓楚合兵一处,回见项羽。
有赵王歙同张耳、陈馀城外置酒拜伏,迎接楚兵进城。羽曰:“且未可进城,乘章邯残败之后,直捣秦境,剿杀残孽,灭杀秦之族,正在此举。若人马进城,迁延时日,养成贼势,终是费力。”遂留季布、钟离昧在赵城外,统兵三十万驻扎,斩王离、涉间以示威武,却领精兵三十万,追赶章邯。未知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孟子
- 谷梁传
- 易经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荀子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韩非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避暑录话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喻世明言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花月痕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八义
- 春秋配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心经
- 中说
- 僧宝传
- 老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