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想案情猛然省悟 听哑语细观行踪
想案情猛然省悟 听哑语细观行踪
却说狄公听胡作宾一番申辩,故意怒道:“你这无知劣生,自己心地不良,酿成人命,已是情法难容,到了这赫赫公堂,便应据实陈词,好好供说,何故又牵涉他人,望图开脱?可知本县是明见万里的官员,岂容你巧言置辩!若再游词抵赖,国法俱在,便借夏楚施威了。”胡作宾听了这些话,不禁叩头禀道:“生员实是冤枉,父台如不将华家女仆提案,虽将生员治死,这事也不能明白。且父台从来审案,断无偏听一面的道理,若国祥抗不遵提,其中显有别故,还求父台三思。”狄公听罢,向他喊道:“胡作宾,本县见你是个县学生员,不忍苦苦刻责与你,今日如此巧辩,本县若不将他女仆提质谅你心也不甘。”随即命人提高陈氏。两旁威武一声,早将伴姑提一到,在案前跪下。
狄公言道:“本县据你家主所控,实系胡作宾毒害人命,奈他矢口不认。汝且将此前日如何在新房取闹,何时乘隙下毒,一一供来,与他对质。”高陈氏道:“喜期吉日,那晚间所闹之事,家主已声明在前,总国家主面斥恶言,以致他心怀不善,临走之时,令我等三日之内,小心提防。当时尚以为戏言,谁知那日前来,乘间便下了毒物,约计其时,总在上灯前后。那时里外正摆酒席,老奴虽在房中,黄昏之际,也辨不出来,而且出入的人又多。即以他一人来往,由午时至午后,已不下数次,多半那时借倒茶为名,来此放下。只求青天老爷先将他功名详革,用刑拷问,那就不怕他不供认了”。
狄公还未开言,胡作宾向他辩道:“你这老狗才,岂非信口雌黄,害我性命!前日新房取闹,也非我一人之事,只因你家老爷独向我申斥,故说了一句戏话,关顾面目,以便好出来回去,岂能便以此为凭证?若说我在上灯前后,到来下毒,此话便是诬陷。从午前与众亲朋在新房说笑了一回,随后不独我不曾进去,即别人也未曾进去;上灯前后,正你公子谢客回家之后,连他皆未至上房,同大众在书房饮酒。这岂不是无中生有,有意害人!彼时而况离睡觉尚远,那时岂无别人倒茶,何以他人不死,单是你家小姐身死?此必是汝等平时,嫌小姐夫人刻薄,或心头不遂,因此下这些毒手,害她性命,一则报了前仇,二则想趁仓猝之时,掳掠些财物。不然即是华家父子通向谋害,以便另娶高门。这事无论如何,皆不关我事!汝且想来。由午前与众人进房去后,汝就是陪嫁的伴姑,自不能离她左右,曾见我复进房去过么?”
高氏被他这一番辩驳,回想那日,实未留意,不知那毒物从何时而来;况且晚间那壶茶,既自己去泡,想来心下实在害怕,到了此时,难以强词辩白,全推倒在胡作宾身上,无奈为他这番穷辩。又见狄公在上那样威严,一时畏怯,说不出来。狄公见了这样情形,乃道:“汝说胡作宾午后进房,他说未曾进去,而且你先前所供,汝出来吃晚饭时,胡作宾正同你家少爷在书房饮酒,你家老爷,也说胡作宾是午前进房,据此看来,这显见非他所害。你若不从实招来,定用大刑伺候。”
高陈氏见了这样,不敢开言。狄公又道:“汝既是多年仆妇,便皆各事留心,而且那茶壶又是汝自己所泡,岂能诬害与他!本县度理准情,此案皆从你所干出来,早早供来,免得受刑。”高陈氏跪在堂下,闻狄公所言,吓得战战兢兢,叩头不止,说道:“青天大老爷息怒,老奴何敢生此坏心,有负李家老夫人大德,而且这小姐是老奴携抱长大的,何忍一朝下此毒手。这事总要青天大老爷究寻根底。”狄公见高陈氏说毕,心中想道:这案甚是奇怪,他两造如此供说,连本县皆为他迷惑。一个是儒雅书生,一个是多年的老仆,断无谋害之理。此案不能判结,还算什么为民之父母!照此看来,只好在这茶壶上面追究了。一人坐在堂上,寂静无声,思想不出个道理。
忽然值堂的家人,送上一碗茶来,家人因他审案的时候已久,恐他口中作渴。狄公见他献上,当时盖子掀开,只见上面有几点黑灰浮于茶上,狄公向那人问道:“你等何以如此粗心。茶房献茶,也不用洁净水来煎饮,这上面许多黑灰,是哪里来的?”那家人赶着回道:“此事与茶夫无涉,小的在旁边看到,正泡茶时,那檐口屋上忽飘一块灰尘下来,落于里面,以致未能清楚。”
狄公听了这话,猛然醒悟,向着高陈氏说道:“你既说到那茶壶内茶,是你所泡,这茶水还是在外面茶坊内买来,还是家中烹烧的呢?”高陈氏道:“华老爷因连日喜事,众客纷纷,恐外面买水不能应用,自那日喜事起,皆自家中亲烧的。”狄公道:“既是自家烧的,可是你烧的么?”高陈氏道:“老奴是用现成开水,另有别人专管此事。”狄公道:“汝既未浇,这烧水的地方,是在何处呢?”高陈氏道:“在厨房下首间屋内。”狄公一一听毕,向着下面说道:“此案本县已知道了,汝两人权且退下,分别看管,本县明日揭了此案,再行释放。”当时起身,退入后堂。
此时华国祥在后面听他审问,在先专代胡作宾说话,恨不得挺身到堂,向他辱骂一番,只因是国家的法堂,不敢造次;此时又听他假想沉吟,分不出个皂白,忽然令两造退下,心下更是不悦。见狄公进来,怒颜问道:“父台从来听案,就如此审事的么?不敢用刑拷问,何以连申斥驳诘,皆不肯开口呢?照此看来,到明年此日,也不能断明白了。不知这里州府衙门,未曾封闭,天外有天,到那时莫怪举人越控。”说着大气不止,即要起身出去。狄公见了笑道:“尊府之事,本县现已明白,且请稍安毋躁,明日午后,定在尊府分个明白。此乃本县分内之事,何劳上宪控告?若明日不能明白,那时不必尊驾上控,本县自己也无颜作这官宰了。此时且请回去吧。”华国祥听他如此说来,也是疑信参半,只得答道:“非是举人如此焦急,实因案出多日,死者含冤,于心不忍。既老父台看出端倪来,明日在家定当恭候了。”说完起身告辞,回到家内。
这里狄公来至书房,马荣向前问道:“太爷今日升堂,何以定明日判结?”狄公道:“凡事无非是个理字,你看胡作宾那人,可是个害人的奸匪么?无非是少年豪气,一味嬉戏,误说了那句戏言,却巧次日生出这件祸事,便一口咬定于他。若本县再附和随声,详革拷问,他乃是世家子弟,现已遭了此事,母子二人,已是痛苦非常,若竟深信不疑,令他供认,那时不等本县究辨,他母子此时,必寻短见,岂非此案未结,又出一冤枉案件?至于高陈氏,听她那个言语,这李家乃是她的恩人,更不忍为害可知。所以本县这数日,思前想后,寻不出这条案情原由,故此不肯升堂。今日华国祥特来催审,本县也只得敷衍其事,总知道这茶壶为害。不料今日坐堂时候,本县正在思索此案,无法可破,忽值茶房献茶与本县,上面有许多浮灰,乃是屋上落下。他家那烧茶的地方,却在厨下木屋里面,如此这般的推求,这案岂不可明白么?”马荣听毕说:“这太爷的神鉴,真是无微不至。但是如此追求,若再不能断结,则案情比那皇华镇毕顺的事,更难辨了。”
正说之间,洪亮同陶干也由外面进来,向狄公面前请安已毕,站立一边。狄公问道:“汝等已去多日,究竟看出什么破绽,早晚查访如何?”洪亮道:“小人奉命之后,日间在那何恺里边居住,每至定更以后,以及五更时间,即到毕家察访,一连数日,皆无形影。昨晚小人着急,急同陶干两人施展夜行工夫,跳在那房上细听。但闻周氏先在外面,向那婆婆叫骂了一回,抱怨她将太爷带至家中医病,小人以为是她的惯伎,后来那哑子忽然在房中叫了一声,周氏听了骂道:‘小贱货,又造反了,老鼠吵闹,有什么大惊小怪!’说着只听扑通一声,将门关起。当时小人就有点疑惑,她女儿虽是个哑子,不能见老鼠就会叫起来。小人只得伏在屋上细听,好像里面有男人说话,欲想下去,又未明见进出的地方,不敢造次。后来陶干将瓦屋揭去,望下细看,又不见什么形迹。因此小人回来禀明太爷,请太爷示下。”
狄公听毕问道:“何恺这连日查访那姓徐的,想已清楚。他家左近可有这个人么?”不知洪亮如何回答,且看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中庸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史记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虎钤经
- 韩非子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墨子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老残游记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杨家将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龙城录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释家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词源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