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回 白水湖丢失烈火剑 密松林初试迷路旗
白水湖丢失烈火剑 密松林初试迷路旗
话说老道褚道缘正要杀雷鸣、陈亮,济公禅师赶到。褚道缘一看,说:“道兄,你看济颠来了。”张道陵说:“好,待我来。”伸手拉出乾坤颠倒迷路旗,说:“济颠你可认得山人?”和尚说:“褚道缘,你先等等。冤各有头,债各有主,我跟你有仇,徒弟没招惹你,你叫我徒弟走他们的,有什么话,咱们再说。”褚道缘说:“可以。”和尚过去把雷鸣、陈亮救起来,给了两个人一块药吃,这两个人好了。雷鸣、陈亮说:“师父,你老人家上哪去?”和尚说:“你们两人不用管,去到白水湖等我去,我少时就去。”
这两个人走了。和尚这才说:“你们两个老道,打算怎么样?”张道陵说:“和尚,你无故欺负三清教的人,今天山人特来找你,你可认识山人这宝贝?”和尚说:“我认识怎么样?”张道陵说:“你要知道我的利害,跪倒给我磕头,叫我三声祖师爷,饶你不死。如要不然,当时我拿这乾坤颠倒迷路旗,结果你的性命。”和尚哈哈一笑说:“我叫你三声孩子。”张道陵一听,气往上撞,当时一晃迷路旗,口中念念有词,眼瞧和尚滴溜溜转,东倒西歪。老道说声“敕令”,和尚翻身栽倒。张道陵一看,说:“贤弟你看见了,我已将和尚治住,是你杀我杀?”褚道缘说:“我立刻杀他。”随即赶过去,恶狠狠照定和尚脖颈就是一剑。只听宝剑当啷啷一响,和尚脖子冒火星。褚道缘说:“和尚好结实脖子。”张道陵说:“这不是和尚罢。”一句话说破,再一瞧,是半截石头桩,和尚踪迹不见。张道陵说:“了不得,这叫替行挪移大搬运。这和尚能为不小,既是我这宝贝拿不了他,比你我的道行大,你我不是他的对手,咱们得请能人拿他。”褚道缘说:“请谁去?”
张道陵说:“请你师爷爷紫霞真人李涵龄去。”褚道缘说:“不行,我师爷爷决不管。”张道陵说:“你爷爷或者能与帮助更妙。不然,到八卦山去请坎离真人鲁修真来。他有一宗镇观之宝,名曰乾坤子午混元袋,勿论什么妖精装在里面,一时三刻化为脓血。岛洞金仙,装在里面,能把道行没了,连西方的罗汉装上,都能把金光散了。”褚道缘一想说:“也好。”二人这才够奔八卦山去了。和尚借遁法走了,回归白水湖。刚来到湖岸,雷呜、陈亮赶过来行礼说:“承蒙师父救命,要不然,已死在老道之手。”和尚说:“不便行礼。”雷鸣、陈亮说:“师父那台上捉妖的和尚是谁?”济公说:“那是假济颠。”雷鸣说:“怎么济颠还有假的?”和尚说:“那是自然,你瞧,了不得了,这个假济颠要了不得。”
雷鸣、陈亮瞧着也不懂,就见湖里出来这股阴阳气,把他这股黑烟压的剩了有几尺,再要少待片刻,把黑气欺没了,阴阳气一卷,就把他卷到湖里去,他这五千年道行就完了。眼瞧这假济颠热汗直流,法台咯啷咯啷直响,济公禅师心中有些不忍,这才口念阿弥陀佛,由腰里把僧帽拿出来戴上。和尚说:“亮儿给我拿个折。”陈亮一想:“这倒不错,把陈字去了,净吃亮儿。”立刻给和尚把僧袍拿了个折。和尚把绒绦紧一紧,说:“雷呜、陈亮你两个人上西边铺子门口,雨搭底下去,我和尚有事。”雷鸣、陈亮就到铺户廊檐下去一站。
和尚恭恭敬敬,冲西北磕了三个头,起来也到廊檐下一站。少时云生西北,雾长东南,沉雷一响,大雨点真有钱大,赶精雷一响,避邪湖里,这股阴阳气收回去了。台上假济颠也怕雷,他也是妖精,自己一想:“得找个有造化的人,可以躲避雷,大概知府顾国章皇上家的四品官,必有造化。”假济颠正要找知府去,忽然往西一看,见穷和尚一摸脑袋,透出三光。他一看是身高十丈,头如麦斗,身穿织铎,赤着两只腿,光着两只脚,是一位活报报知觉罗汉。假济颠连忙来到真济颠跟前,说:“圣僧你老人家救命。”和尚一掀僧袍,说:“这里头蹲着来,老实点,别碰了零碎。”
这个时节,狂风暴雨就下来了。瞧热闹人,跑的跑,躲的躲,知府在看台上也下来了。眼瞧着这法台上的大和尚,跑到那穷和尚的僧袍底下蹲着去,知府心中纳闷。这个时节一个电闪,跟着一个雷,这霹雷老打不着。济公一按灵光,说:“好东西,真是作怪。假济颠你出来,我用用你。”假济颠说:“圣僧,我不敢出去,怕雷霹。”和尚说:“不要紧,把我的帽子给你戴上。此时湖里的妖精,给雷震迷了。他头上顶着一块脏布,乃妇人所用污秽之物,雷不能霹他。你到湖里去把脏布抢过来,雷就把他击了。”
假济颠这才戴上济公的僧帽,够奔湖岸,滋溜跳下湖去。知府看得明明白白,少时呱啦一个霹雷,雨随着就小了,就听湖水哗啦啦一响,妖精翻上来了。大众一看,这个妖精,其形是龙脑袋,两只眼没了,有两条腿,长有三十余丈,一身净鳞。这宗东西名叫鳄鱼,乃是龙种。这鳄鱼天底下地上头,只有一个,够五百里地长,这是个小的。这种东西最利害无比,龙之性最淫,比如龙要污了牛,下出子来,名曰特龙,污了马,下出驹来名曰龙驹,龙污了驴,下出子名曰骞龙,污了羊,生子名曰猖龙,污了猪,生子名曰猖龙,要污了野鸡,下了蛋,入地一年走一尺,四十年起蛟,它一出来,能使山崩地裂,四周带起四十丈水来,乃是龙王爷的反叛。
这个鳄鱼,天下大患,今天被雷击了,雨也住了。知府知道是穷和尚的法术,请的雷,这才下了看台,过来给济公行礼,说:“圣僧佛法无边,弟子深为感念,请圣僧到衙门一叙。”和尚说:“太守大人,你把这鳄鱼叫人抬回去。他那两只眼,是两颗避水珠,在内肾囊里,取出来,乃是无价之宝。他周身骨头节里都是珠子,他那两只爪,是真锹玦。大人你得这个鱼,取出珠子来,胜似敌国之富。”
知府一听,喜乐非常,吩咐把方才那假济颠骑的马,给圣僧备过来。手下人答应,旁边胡秀章赶过来,说:“圣憎你老人家上衙门去,我要回家了,在家中候着你老人家。”和尚点头,雷鸣、陈亮、孙道全过来,随着济公左右。和尚上了马,同知府并马而行,刚走到绍兴府东门,忽然济公骑的这匹马一叫,连蹿带跳,往北就跑。知府赶紧吩咐人快截马。大众官人都嚷截,但是谁也没截住。和尚的马,一直往北跑下去了。雷鸣、陈亮、孙道全随后追赶,和尚这匹马奔走如飞,跑下有二十多里来。和尚说:“好东西,真跟我玩笑。”正往前走着,眼前树林子一声:“阿弥陀佛,师父别走,弟子给你老人家送帽子来了。”济公一看,正是假济颠。
书中交代:这个假济颠怎么一段缘故呢?只因绍兴府正南有一座会稽山,山下住着一个打柴的,姓李名云。这个人乃是饱学,时运不佳,家中贫寒,不能念书。家有老母,李云事母至孝,就指着打柴度日。一天打两担柴,一担柴籴米,一担柴自己烧。这天拿着扁担板斧,到山上去打柴,刚走到山口,就见那里有一条大蟒,有好几十丈长,两只眼似两盏灯,张着血盆似的大嘴。李云吓得魂不附体,把扁担、板斧都丢了。跑回家去,吓得战战兢兢。他母亲就问:“儿呀,怎么了?”李云说:“吓死我了,我拿着扁担、板斧刚要上山去打柴,刚走到山口,看见一条大蟒,真有水缸粗细,有好几十丈长,两只眼像两盏灯,张着大嘴要吃我,吓的我把扁担、板斧都捺了,赶紧跑回来。”老太太一听,说:“扁担板斧倒是小事,只是我儿有命,可以养赡为娘。”次日李云还得去打柴,家中又并无余粮,无奈跟街坊又借了一根扁担,一把斧子,够奔会稽山。刚来到山口一看,大蟒尚未走,吓得李云又把扁担斧子捺了,又跑回去。老太太一看,见李云吓的颜色更变,又问:“李云为何惊慌?”
李云说:“大蟒还在那里。”老太太说:“可别去了。”又过了一天。次日家中颗粒俱无,不去就得饿着,李云想:“我把人家担绳等件也都捺在那里,怎么赔人家?”这样一想,不顾命了,当时由家中出来,够奔山口,捡扁担打柴。不知李云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仪礼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越绝书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管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茶经
- 鬼谷子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鬼神传
- 十二楼
- 花月痕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说岳全传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白牡丹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道家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