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回 老仙翁法斗济公 请葫芦惊走妖狐
老仙翁法斗济公 请葫芦惊走妖狐
话说老仙翁一念咒,一阵狂风大作。和尚一看,老道会分身法,又变出一个老仙翁来,也是跟他一样,手里拿着宝剑,这个拿宝剑就砍,那个就扎。
和尚说:“好的,老道会分窠,又下了一个。”说着话,两个老道各掐诀念咒,两个老道化出四个来。四个老道还是不行,把和尚围上,和尚嗞溜嗞溜跑得真快,四个老道还是砍不着和尚。四个老道一念咒,变八个,八个化十六个,十六个变三十二个,三十二个化六十四个,老道一院子都满了。和尚嗞溜嗞溜乱跑,和尚说:“我可真急了。”立刻和尚抓了一把土,口念“唵嘛呢叭咪吽!唵敕令赫!”一阵狂风,变出无数的老仙姑,这个老仙姑抱着那个老道不肯放,那个老仙姑抱了那个老仙翁叫乖乖。老道一瞧,事情不好,当时把舌尖咬破,一口血喷出来,把无数的老道收回去,仙姑也化了。
玉面老妖狐气的要与和尚拼命,臊得满面红赤。老仙翁说:“仙姑不用着急,待我今天要颠僧的命。”立刻由那屋里,把乾坤奥妙大葫芦拿出来。老妖狐知道这葫芦的利害,无论什么妖精收到里面,一时三刻化为脓血,老妖狐他虽有八千年道行,他也当不了,急忙一跺脚,架起妖风,竟自逃走。老仙翁把葫芦在手中一擎,说:“颠僧,你可认识我这葫芦?”和尚说:“我怎么不认识?这必是酒铺里的幌子,给你偷来的。我常在酒铺里喝酒,听说你要赊酒,酒铺不赊给你,你一恨,把人家幌子偷来。”老仙翁说:“你胡说!你可知道我这葫芦的来历?”和尚说:“我不是说酒铺的幌子吗?”老仙翁道:“告诉你:‘蔓是甲年栽,花是甲月开。甲日结葫芦,还得甲时摘。里面按五行,外面按三才。吸得精灵物,霎时化灰尘。’我这葫芦经过四个甲子。无论什么精灵装在里面,一时三刻化为脓血。你别看我葫芦小,能装三山五岳,万国九洲。”和尚说:“还有些什么个奥妙呢?”
老仙翁说:“我要把你装在里头,六个时辰,就把你化为脓血。”和尚说:“咱们两个人,也没有这么大冤仇呀,你何必要我的命呢?你把我要装到里面,我要难受,我说‘道爷你饶了我罢。”我一嚷,你可把我放出来。”老仙翁说:“可以,只要你知我的利害,服了我,我就饶你。”和尚说:“随你装罢。”老仙翁立刻把葫芦盖一拔,口中念念有词,只见出来一道霞光,金光绕缭,瑞气千条,霞光一片,看着把和尚一裹,展眼之际,就见和尚给霞光绕的瞧不真了。老仙翁把霞光一收,葫芦盖一盖,老仙翁叫道:“颠僧。”
就听和尚在葫芦里答应“哎”。老仙翁说:“颠僧,你觉着怎么样。”就听葫芦里说:“这倒很好,我有个地方住着倒不错。”老仙翁说:“颠僧,你不央求我,少时就把你化了。”这个时候,夜行鬼小昆仑郭顺、孙道全、雷鸣、陈亮连小悟禅,都给老仙翁跪下了,众人说:“祖师爷饶命,我师父有点疯疯癫癫,你不要跟他一般见识。”郭顺说:“济公也是我的师父,前是我师父在曲州府五里碑也救过我的性命,求师父看在弟子面上,把济公救出来罢。”老仙翁说:“我山人原本和他往日无冤,近日无仇,皆因他兴三宝灭三清,欺负我们三清教的门人太过,我也要给三清教转转脸面。既是救过我徒弟,你等起来,我山人不要他的命就是了。”
众人这才起来,老仙翁刚要往外放济颠,只见和尚又打外面“踢踏踢踏”进来了。众人一瞧,也都愣了。老仙翁“呵”了一声,说:“颠僧,我将你装在葫芦之内,你怎么会跑出来了?”和尚说:“我在里边闷的很,故此挤了出来。”老仙翁一瞧,葫芦盖盖着,怎么会挤出来呢?葫芦还觉着很沉重,老仙翁掀开盖往外一倒,“叭哒”倒出来,原来是和尚那一顶破僧帽。老仙翁说:“原来是这一顶破僧帽。”和尚说:“你别瞧不起这顶破僧帽,你还经不住我这顶帽子一打呢。”
老仙翁一想:“我仰观知天文,俯察知地理,我怕他这僧帽?”想罢,说:“和尚,你这帽子有多大来历?”和尚说:“倒没有什么来历,有点利害。”
老仙翁说:“我却不信,你把帽子的利害,拿出来我瞧瞧。”和尚说:“可以。”立刻把帽子往上一捺,口念六字真言,老道一瞧。这帽子起在半悬空,霞光万道,瑞气千条,金光绕缭,犹如一座泰山,照老道压下来。老仙翁一看,暗说:“不好”,心中一动,“这个和尚必有点来历,也须是故意戏耍我。”老道见帽子要落下来,老道知道是利害,真急了,口中一念真言,立刻天门开了,由天灵盖出来有一尺多长的一个小老道,伸上两只手要接帽子。
这就是老道的那点真道行,将来他家功成了,把皮肉囊一脱,就由天灵门走了。要不然,一落生的孩子,天灵盖会动,那就是天门。等到一懂人事,会说话了,天门就闭上了。老道自己这点真灵,今天显露出来,和尚这帽子要真打下来,得把老道打去五百年的道行。济公想和老道无冤无仇,又知道老道素常是好人,罗汉爷不忍伤他,用手一指,把帽子收回去。说:“仙翁,你别听褚道缘、张道陵一面之词,火烧祥云观,只因张妙兴无故施展五鬼钉头法,七箭锁阳喉,恶化梁万苍;雷击华清风,因为他炼五鬼阴风剑、子母阴魂剑害人;孟清元身受国法,因他在马家湖杀人,皆因他等为非作恶,实不可解。我和尚有好生之德,并非无故杀害生灵。褚道缘年幼无知,他要跟我和尚做对,我和尚才报应他,大概仙翁你也不知我和尚是谁。”
说着话,和尚摸着天灵盖,露出佛光、金光、灵光,老仙翁一看,和尚身高丈六,头如麦斗,面如獬盖,身穿织缀,赤着两只脚,光着两只腿,是一位活包包的知觉罗汉。老仙翁一看,连忙稽首,口念“无量佛”,说:“原来是圣僧,弟子不知,多有冒犯!望圣僧大发慈悲,不要跟弟子一般见识,圣僧请屋里坐。”和尚说:“仙翁不便陪罪,你我倒要多亲近呢。”老仙翁立刻把和尚让到屋中,吩咐童子摆酒。和尚说:“且慢吃酒,我奉烦仙翁一件事。”仙翁说:“圣僧有什么事,只管吩咐。”和尚说:“现在我娘舅王安士家中要念经设坛,我这里有一封信柬,求老仙翁架趁脚风,送到永宁村,交到就回来,你我再吃酒。”老仙翁说:“是。”立刻接过字柬,竟自去了。
书中交代:王安士从国清寺回来,要搭棚办事,叫国清寺给念经,用九十九个和尚,要三放焰口,一百零八个和尚,念梁王经,谁劝也不听。老员外正要派家人去张罗,办事搭棚,知会亲友,大办白事,超度李修缘。王员外要打算把李修缘的那一份家业,全都给花了。正在忙乱之际,外面一声“无量佛”,家人一看,是一位老道:面如古月,发如三冬雪,须赛九秋霜,一部银髯,身穿破衲直,身背后背定乾坤奥妙大葫芦。家人有认识的,说:“这不是天台山的那位神仙么?”
这方都知道天台山上有神仙,在山下也瞧的见山上隐隐有树有庙,就是人上不去。山前没有山道,且山上毒蛇怪蟒极多,也没有人敢去。老仙翁常下山采药,人人都知道他是神仙。其实后山有道上去,并不费事,有树遮着,没有人知道。老仙翁也不告诉人,不愿跟仕宦人来往,山上所为清净。今天老仙翁来到门首,说:“我乃天台山上清宫昆仑子是也,贫道特意前来给你王善人送信。”家人把信接过,拿到这里面说:“回禀员外爷,现有天台山那里神仙前来送信。”王安士接过信,打开一看,“呵”了一声。不知济公上面写的什么,且看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三略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术数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艺舟双楫
- 园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格言联璧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幻中游
- 春秋配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