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张果骑驴应召
张果骑驴应召
张果者,混沌以来白蝙蝠也。其受天地之气,得日月之精,历岁久远,化而为人。后隐于恒州中条山,得受宛丘、铁拐诸仙论道说法,往来汾晋间,长生不老,父老云:“自为儿童时见之,已言数百余岁。”常乘一白驴,每倒骑之,日行数百里,休息之时,虽折叠之,其厚如纸,藏于箱巾中。欲骑,则以水噀之,复成为驴,倒骑于其上,奔跃而去。
唐太宗、高宗征之皆不起;武后召之,乃出山,佯死于妒女庙前。时方炎热,须臾臭烂生虫,于是时人方信其死。后有人于山中复见之。
开元二十三年,明皇诏通事舍人裴晤,驰诏于恒州迎之,果对晤气绝而死。晤乃焚香宣天子求迎之意,俄而渐苏,晤不敢逼,驰还京中奏其事。明皇复命中书舍人徐喻、通事舍人卢重玄,齐敕书迎果。果见其意诚,竟到东京。命迎之于集贤院安置,备加敬礼,公卿皆往拜谒。帝问神仙之事,果不答,但息气至累日不食。
一日见帝,帝赐之酒,果辞曰:“小臣饮不过三升,有一弟子可饮一斗。”明皇闻之言,令召之。俄顷,一小道士自殿帘飘下,年可十五六岁,姿容俊美,步趋闲雅。拜见上,言语清雅,礼数中度。明皇爱之,命坐。果曰:“弟子当侍立。”明皇愈喜,赐酒饮及一小斗。果辞曰:“不可再赐,过饮 必有所失。此特致龙颜一笑耳。”
明皇固赐之醉,酒从顶上涌出,冠冲落地,忽化为金榼。上及嫔妃皆惊,笑视之,失道士矣。但金榼在地,验之乃集贤院金榼也。其榼贮酒一斗矣。又能指鸟鸟落,指花花落,指锁门开,复指之如故。又能徙宫殿于他处,复能徙故处。入水不沉,入火有莲花托之而出,屡试仙术,不可穷述。常自言:“我生尧丙子岁。”其貌如六七十许。时有邢和璞,善知人寿夭,帝命推果年,则懵然莫知。有师夜光善见,明皇使夜光视果,竟不见果之所在焉。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仪礼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汉书
- 明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北史
- 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地理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说苑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五灯会元
- 中说
- 老子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刘子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沧浪诗话
- 词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