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梗概
陕西同州府朝邑县赵温中举,赵家大摆签席,请人吃喜酒。过了多日,赵温在远亲钱典史的陪同下进京赶考。但因拜礼太少,会试落榜,最后只好在京城里用钱捐了个官,做了赵中书。
钱典史在盟弟胡明理的帮助下,出了一百两银子,得到徐都老爷的推荐信,赶往江西。谁知他所捐的差使已经有人,便又在黄知府的差役戴升的活动下谋了一个好差使。
黄知府升了道台,正在得意之时,因为前边所办的案子被人告发,后来通过京城中友人的疏通,又花了一万两银子,终于了结。黄依然春风得意。
江西代理巡抚何某,绰号荷包,平生爱钱。三弟三荷包与其兄一样是个无底洞。两个荷包分脏不均而失和,抖出以前许多卖官鬻爵的旧账。 三荷包带着卖官所得的万两银子,买得山东胶州知府的位子。
三荷包到任后,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巴结山东巡抚。外国人劝巡抚做生意,候补通判陶子尧趁机上条陈,大讲整顿商务,被巡抚派往上海购买机器。陶子尧到上海后,成日与妓女颁混,同骗子往来,结果被骗子魏翩仞、买办仇五科合伙骗去几万两银子,弄得狼狈不堪。幸好有山东试用府吏周因从中帮忙,此事才了结。周因得陶谢礼,前往浙江,协助旧交浙江巡抚刘中远办洋务。周与文案戴大理钩心斗角,互相拆台。
浙东严州一带土匪作乱,上司派胡统领前去围剿。胡统领率官兵从水陆两路驶向浙东。一路上胡嫖妓女、吸鸦片、花天酒地。到了严州,土匪没见着,官兵却烧杀抢掠,害苦了当地老百姓。百姓向县官伸冤,县首却驳回百姓的申诉。胡统领为了领赏受爵,把严州一带土匪猖獗夸大一番,又说官兵如何英勇作战,最后虚开了一份剿匪开支,于是浙江上自刘中远,下至幕僚,个个立功受赏。
御史因剿匪一事弹劾刘中远,两名钦差来浙江巡查。他们自称是只拉弓,不放箭,通过正钦差的门生,把消息透露给牵扯本案的官员。各级官员怕丢职位纷纷用钱疏通。最后,不出钱的官员便被查办了。
刘中远又被人参了一本,离任到京。朝廷命副钦差代理浙江巡抚一职。副钦差名为傅理堂,平生好节俭,官服穿得很旧也舍不得换,如果手下的官员哪个穿得奢华,他使看不顺眼。
有两位用钱捐的候补道,都是富家子,穿着奢华。巡抚看见顿生反感。他们经人指点,暗中送给巡抚姨太大几千两银子,又穿了极旧的官服遏见,巡抚便认为他们知错就改。从此以后,浙江官场上旧官服十分流行,价格也比新官服高出好多倍。
浙江粮道贾筱芝用六千两银子买得一个密保,升任河南按察使。贾筱芝的大少爷贾润孙趁黄河决口,任河工总办,赚了十几万两银子,进京谋职,结识了当朝的许多权贵。
时筱仁与广西提督舒军门、户部王博高、军机徐中堂、江南记名道佘小观等人交往。佘小观到南京候职,结识了牙厘局总办余尽臣、学堂总办孙国英、洋务局总办潘金士、保甲局总务唐六轩、旗人乌额拉布,一行人经常在一起赌博、嫖妓。他们还结识了羊统领羊紫辰。羊好色,家中有八位姨大太。一个名叫冒得官的船哨官,为保官职,逼迫亲生女儿给羊统领做第九个小老婆。
湖广总督是位旗人,名叫湍多欢,原来有十个姨太太,人称制台衙门十美图。有个属员为谋官职,又特地给这位制台送去两名绝色女子,从此便成了十二金钗。得宠的九姨太与十二姨太,先后插手卖官捞钱。经常惹乱子的唐二乱子,通过制台的十二姨太,一夜之间也变成了银元局总办。
湍制台奉旨进京,署理宜隶总督。湖北巡抚贾世文任湖广制台。此人自称平生有两桩绝技:一是画梅花,一是写字。其实对此一窍不通。下属为讨好他,每次谈完公事,便向他求画和书法,他竟高兴得不得了。他平时因为画画写字,生活毫无规律,下属拜见,有时要等三天甚至半个月。
候补知县卫瓒,蕲州州官区奉仁,撤任兴国州官瞿耐庵,蕲州随凤占,府经申守尧、秦梅士,代理蕲州吏目钱琼光等人先后前来拜见,他们之间互相牵扯,搅起许多污泥浊水。
户部尚书童子良,奉命清查各省财政。童钦差最讨厌的是洋人。无论什么东西,只要带一个洋字,他绝不肯亲近。听人说鸦片是洋烟,便撤掉烟灯、烟枪;卖官收钱,专要银子不要洋钱。出京之后,一路竟捞到一万两。
江南有位制台,名叫文明,见了官级比他小的,态度总是很傲慢。但见了洋人态度却极好。一次,巡捕报告有人来见制台,制台正在吃饭,便打了巡捕一个耳光,责骂他不看时机;巡捕说是一个洋人,制台便又打了巡捕一个耳光,责骂他为什么不早来报告。
江宁府六合县知县梅杨仁馅媚洋人,颇得文制台器重。枪炮制造厂总办傅博万,因随温钦差出使过外洋。回国后,备受文制台赏识,一路升迁至湖南巡抚、山东巡抚为了讨好洋人以求保好官位,使尽浑身解数。
阁学甄守球的长子甄学忠在河工成绩突出,升了知府,派他太太的远房哥哥黄二麻子到京城接老爷。甄阁学有个胞兄在保定,黄二麻子便同去探望。刚一进门,便听见家人的哭声。甄阁学前去叫,哥哥慢慢醒过来,说自己做了一个梦。于是使向甄阁学陈述了一番,甄阁学后来到了儿子的任上当了名太爷,将哥哥梦中之事敷衍一番,便是《官场现形记》。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左传
- 周礼
- 论语
- 孟子
- 中庸
- 大学
- 文昌孝经
- 史记
- 汉书
- 宋史
- 清史稿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投笔肤谈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书目答问
- 格言联璧
- 颜氏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唐摭言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老子
- 列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