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四·滦阳续录六(1)
狐能诗者,见于传记颇多。狐善画则不概见。海陽李文砚亭言,顺治康熙间,周处士盰薄游楚豫,周以画松名,有士人倩画书室一壁,松根起于西壁之隅,盘孥夭矫横迳北壁,而纤末犹扫及东壁一二尺,觉浓陰入座,长风欲来,置酒邀社友共赏,方攒立壁下指点赞叹,忽一友拊掌绝倒,众友俄亦哄堂。盖松下画一秘戏图,有大木榻布长簟,一男一妇,裸而好合,流目送盼,媚态宛然,旁二侍婢亦裸立,一挥扇驱蝇,一以两手承妇枕,防蹂躏 坠地,乃士人及妇与媵婢小像也。哗然趋视,眉目逼真,虽僮仆亦辨识其面貌,莫不掩口。士人恚甚,望空指画詈妖狐。忽檐际大笑曰:君太伤雅,曩闻周处士画松,未尝目睹,昨夕得观妙迹,坐卧其下不能去,致失避君,未尝抛砖掷瓦相忤也。君遽毒詈,心实不平,是以与君小作剧,君尚不自反,乖戾如初,行且绘此像于君家白板扉,博途人一粲矣。君其图之。盖士人先一夕设供客具,与奴子秉烛至书室,突一黑物冲门去,士人知为狐魅,曾诟历也。众为慰解,请入座设一虚席于上,不见其形,而语音琅然,行酒至前辄尽,惟不食肴馔,曰:不茹荤四百余年矣。濒散,语士人曰:君太聪明,故往往以气凌物,此非养德之道,亦非全身之道也,今日之事,幸而遇我,傥遇负气如君者,则难从此作矣。惟学问变化气质,愿留意焉。丁宁郑重而别,回视所画,净如洗矣。次日,书室东壁,忽见设色桃花数枝,衬以青苔碧草,花不甚密,有已开者,有半开者,有已落者,有未落者,有落未至地随风飞舞者,八九片反侧横斜,势如飘动,尤非笔墨所能到。上题二句曰: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按此二句,初唐杨师道之诗,不署姓名,知狐以答昨夕之酒也。后周处士见之叹曰:都无笔墨之痕,觉吾画犹努力出棱,有心作态。
景城北冈有元帝庙,明末所建也,岁久壁上徵迹隐隐,成峰峦起伏之形,望似远山笼雾,余幼时尚及见之。庙祝棋道士病其晦昧,使画工以墨钩勒,遂似削圆方竹,今庙已圯尽矣。棋道士不知其姓,以癖于象戏,故得此名。或以为此姓,误也,棋至劣而至好胜,终日丁丁然不休,对局者或倦求去,至长跪留之。尝有人指对局者一著,衔之次骨,遂拜绿章,诅其速死。又一少年偶误一著,道士幸胜,少年欲改著,喧争不许,少年粗暴,起欲相殴,惟笑而却避,曰:任君击折我肱,终不能谓我今日不胜也。亦可云痴物矣。
酒有别肠,信然。八九十年来,余所闻者,顾侠君前辈称第一,缪文子前辈次之,余所见者,先师孙端人先生亦入当时酒社。先生自云,我去二公中间,犹可著十余人。次则陈句山前辈与相敌,然不以酒名。近时路晋清前辈称第一,吴云岩前辈,亦盓盓争胜。晋清曰:云岩酒后弥温 克,是即不胜酒力,作意矜持也,验之不谬。同年朱竹君学士、周稚圭观察,皆以酒自雄。云岩曰:二公徒豪举耳。拇阵喧呶,泼酒几半,使坐而静酌,则败矣,念之亦不谬。后辈则以葛临溪为第一,不与之酒,从不自呼一杯,与之酒,虽盆盎无难色,长鲸一吸,涓滴不遗。尝饮余家,舆诸桐屿吴惠叔等五六人角,至夜漏将阑,众皆酩酊,或失足颠仆,临溪一一指挥僮仆扶掖登榻,然后从容登舆去,神志湛然,如未饮者。其仆曰:吾相随七八年,从未见其独酌,亦未见其偶醉也。惟饮不择酒,使尝酒亦不甚知美恶,故其同年以登徒好色戏之,然亦罕有矣。惜不及见顾缪二前辈,一决胜负也。端人先生恒病余不能饮,曰:东坡长处,学之可也,何并其短处,亦刻画求似?及余典试得临溪,以书报先生,先生覆札曰:吾再传有此君,闻之起舞,但终恨君是蜂腰耳。前辈风流 ,可云佳话。今老矣,久不预少年文酒之会,后来居上,又不知为谁。
高官农家畜一牛,其子幼时,日与牛嬉戏,攀角捋尾皆不动,牛或嗅儿顶,舐儿掌,儿亦不惧。稍长使之牧,儿出即出,儿归即归,儿行即行,儿止即止,儿睡则卧于侧,有年矣。一日往牧牛,忽狂奔至家,头颈皆浴血,哮吼以角触门,儿父出视,即掉头回旧路,知必有变,尽力追之,至野外则儿已破颅死,又一人横卧道左,腹裂肠出,一枣棍弃于地。审视乃三果庄盗牛者--三果庄,回民所聚,沧州盗薮也。始知儿为盗杀,牛又触盗死也,是牛也有人心焉。又西商李盛庭买一马,极驯良,惟路逢白马,必立而注视,鞭策不肯前,或望见白马,必驰而追及,衔勒不能止。后与原主谈及,原主曰:是本白马所生,时时觅其母也。是马也亦有人心焉。
余八岁时,闻保母丁媪言,某家有砨牛,跛不任耕,乃鬻诸比邻屠肆,其犊甫离乳,视宰割其母,牟牟鸣数日。后见屠者即奔避,奔避不及则伏地战栗,若乞命状。屠者或故逐之,以资笑噱,不以为意也,犊渐长,甚壮健,畏屠者如初。及角既坚利,乃伺屠者侧卧凳上,一触而贯其心,递驰去。屠者妇大号捕牛,众悯其为母复仇,故缓追,逸之竟莫知所往。时丁媪之亲串杀人,遇赦获免,仍与其子同里磑,丁媪故窃举是事,为之忧危,明仇不可狎也。余则取犊有复仇之心,知力弗胜,故匿其锋,隐忍以求一当,非徒孝也,抑亦智焉。黄帝巾机铭曰--机是本字,校者或以为破体俗书,改为机字,反误--日中必慧--案汉书贾宜传,引此句作慧,六韬,引此句作彗,音义并同--操刀必割,言机之不可失也。越绝书子贡谓越王曰:夫有谋人之心,使人知之者,危也,言机之不可泄也。孙子曰:善用兵者,闭门如处女 ,出门如脱兔,斯言当矣。
汝慎思言,乾隆己卯夏,有江 南举子,以京师逆旅多湫隘,乃税西直门外一大家坟院读书,偶晚凉树下散步,遇一女子年十五六,颇白皙,挑与语,不嗔不答,转墙角自去。夜半睡醒,似门上了鸟微有声,疑为盗,呼僮不应,自起隔门罅窥之,乃日间所见女子也。知其相就,急启户,拥以入,女子自言为守坟人女,家酷贫,父母并拙钝,恒恐嫁为农家妇,顷蒙顾盼,意不自持,故从墙缺至君处,君富贵人,自必有妇,傥能措百金与父母,则为妾媵无悔。父母嗜利,亦必从也。举子诺之,遂相缱绻。至鸡鸣乃去。自是夜半恒至,妖媚冶荡,百态横生举子以为巫山洛水不是过也,一夜 来稍迟,举子自步月候之,乃忽从树杪飞下,举子顿悟,曰:汝毋乃狐耶?女子殊不自讳,笑而应曰:初恐君骇怖,故托虚词,今情意已深,不妨明告,将来宦游四方,有一隐形随侍之妾,不烦车马,不择居停,不需衣食,昼可携于怀袖,夜即出而荐枕席,不愈于千金买笑耶?举子思之,计良得,自是潜住书室,不待夜度矣。然每至秉烛则外出,夜半乃返,或微露髩乱钗横状,举子疑之而未决,既而与其娈童乱,旋为二仆所窥,亦并与乱,庖人知之,亦续狎焉。一日,昼与娈童寝,举子潜扼杀之,遂现狐形,因埋于墙外。关月后有老翁诣举子曰:吾女托身为君妾,何忽见杀?举子愤然曰:汝知汝女为吾妾,则易言矣。夫两雄共雌,争而相戕,是为妒奸,于律当议抵,汝女既为我妾,明知非人,而我不改盟,则夫妇之名分定矣,而既婬于他人,又婬于我仆,我为本夫,例得捕奸,杀之又何罪耶?翁曰:然则何不杀君仆?举子曰:汝女死则形见,此则皆人也,手刃四人,而执一死狐为罪案,使汝为刑官,能据以定谳乎?翁癱首良久,以手拊膝曰:汝自取也夫,吾诚不料汝至此。振衣自去,举子旋移居准提庵,与慎思邻房,其娈童与狐尤昵,衔主人之太忍,具泄其事于慎思,故得其详。
吉木萨,乌鲁木齐所属也,屯兵张鸣凤调守卡伦--军营皔望之名,与一菜园近,灌园叟年六十余,每遇风雨,辄借宿于卡伦。一夕,鸣凤醉以酒而婬之,叟醒大恚,控于营弁,磒所创尚未平,申上官,除鸣凤粮。时鸣凤年甫二十,众以为必无此理,或疑叟或曾窃污鸣凤,故此相报,然覆鞫两造皆不承,咸云怪事。有官奴玉保曰:是固有之,不为怪也。曩牧马南山,为射雉者惊,马逸,惧遭责罚,入深山追觅,仓皇失道,愈转愈迷,经一昼夜不得出。遥见林内屋角,急往投之,又虑是盗巢,或见戕害,且伏草间觇情状,良久,有二老翁携手笑语,出坐盘石上,拥抱偎倚,意殊亵狎。俄左一翁牵右一翁伏石畔,恣为婬媟,我方以窥见陰私,惧杀我灭口,惴惴蜷缩不敢动,乃彼望见我,了无愧怍,共呼使出,询问何来。取二饼与食,指归路曰:从某处见某树转至某处,见深涧沿之行,一日可至家。又指最高一峰,曰:此是正南,迷即望此知方向。又曰:空山无草,汝马已饥而自归,此间熊与狼至多,勿再来也。比归家,马果先返。今张鸣凤爱六十之叟,非此老翁类乎?据其所言,天下真有理外事矣。惟二翁不知何许人,遁迹深山,似亦修道之士,何以所为乃如此。因树屋书影记仙人马绣头事,称其比及顽童,云中有真陰可采。是容成术,非但御女,兼亦御男。然采及老翁,有何裨益,即修炼果有此法,亦邪师外道而已。上真定无此也。
张助教潜亭言,昔与一友同北上,夜宿逆旅,闻磆砒有声,或在窗外,或在室之外间,初以为虫鼠,不甚讶,后微闻叹息,乃始悚然,侦之无睹也。至红花埠,偶忘收笔砚,夜分闻有阁笔声,次早,几上有字迹,陰黯惨淡,似有似无,谛审乃一诗,其词曰:上已好莺花,寒食多风雨,十年汝忆吾,千里吾随汝,相见不得亲, 悄立自凄楚,野水青茫茫,此别终万古。似香魂怨抑之语,然潜亭自忆无此人,友自忆亦无此人,不知其何以来也。程鱼门曰:君肯诵是诗,定无是事,恐贵友讳言之耳。众以为然。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十三经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北齐书
- 辽史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吴船录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尉缭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术数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搜神后记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红楼梦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官场现形记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两晋演义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文子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