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姑妄听之三(4)
天下有极细之事,而皋陶亦不能断者。门人折生遇兰,健令也。官安定日,有两家争一坟山,讼四五十年,阅两世矣。其地广阔不盈亩,中有二冢,两家各以为祖茔,问邻证则万山之中,裹粮挈水乃能至,四无居人;问契券则皆称前明兵燹,已不存;问地粮串票,则两造具在。其词皆曰:此地万不足耕,无锱铢之利,而有地丁之额,所以百控不已者,徒以祖宗丘陇,不欲为他人占耳。又皆曰:苟非先人之体魄,谁肯涉讼数十年,认他人为祖宗者。或疑为谋占吉地,则又皆曰:秦陇素不讲此事,实无此心,亦彼此不疑有此心,且四周皆石,不能再容一棺,如得地之后,掘而别葬,是反授不得者以间,谁敢为之。竟无以折服,又无均分理,无入官理,亦莫能判定。大抵每祭必斗,每斗必讼,官惟就斗论斗,更不问其所因矣。后蔡西斋为甘肃藩司,闻之曰:此争祭,非争产也,盍以理喻之曰:尔既自以为祖墓,应听尔祭。其来争祭者,既愿以尔祖为祖,于尔祖无损,于尔亦无损也,听其享荐亦大佳,何必拒乎?亦不得已之权词,然迄不知其遵否也。
胡 牧亭言,其乡一富室,厚自奉养,闭门不与外事,人罕得识其面。不善治生而财终不耗,不善调摄而终无疾病,或有祸患亦意外得解。尝一婢自缢死,里胥大喜,张其事报官,官亦欣然即日来,比陈尸检验,忽手足蠕蠕动,方共骇怪,俄欠伸,俄转侧,俄起坐,已复苏矣。官尚欲以逼污投缳锻炼罗织,微以语导之,婢叩首曰:主人妾媵如神仙,宁有情到我,设其到,我方欢喜不暇,宁肯自戕?实闻父不知何故,为官所杖杀,悲痛难释,愤恚求死耳,无他故也。官乃大沮去,其他往往多类此,乡人皆言其蠢然一物,乃有此福,理不可明。偶扶乩召仙,以此叩之,乩判曰:诸公误矣,其福正以其蠢也,此翁过去生中,乃一村叟,其人淳淳闷闷无计较心,悠悠忽忽无得失心,落落漠漠无爱憎心,坦坦平平无偏私心,人或凌侮无争竞心,人或欺绐无机械心,人或谤詈无嗔怒心,人或瞭害无报复心,故虽槁死牖下,无大功德,而独以是心为神所福,使之食报于今生。其蠢无知识,正其身异性存,未昧前世善根也。诸君乃以为疑,不亦误耶?时在侧者信不信参半,吾窃有味斯言也。余曰:此先生自作传赞,托诸斯人耳。然理固有之。
刘约斋舍人,言刘生名寅--此在刘景南家酒间话及,南北乡音各异,不知是此寅字否也。家酷贫,其父早年与一友订婚姻,一诺为定,无媒妁,无婚书庚帖,亦无聘币,然子女则并知之也。刘生父卒,友亦卒,刘生少不更事,窭益甚,至寄食僧寮。友妻谋悔婚,刘生无如之何,女竟郁郁死,刘生知之,痛悼而已。是夕,灯下独坐,悒悒不宁,忽闻窗外啜泣声,问之不应,而泣不已。固问之,仿佛似答一我字,刘生顿悟曰:是子也耶?吾知之矣,事已至此,来生相聚可也。语讫遂寂,后刘生亦夭死,惜无人好事,竟不能合葬华山。长恨歌曰: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了期,此之谓乎?虽悔婚无迹,不能名以贞,又以病终,不能名以烈,然其志则贞烈兼矣。说是事时满座太息,而忘问刘生里贯。约斋家在苏州,意其乡里欤。
河间有游僧,卖药于市,以一铜佛置案上,而盘贮药丸,佛作引手取物状。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进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其难治者,则丸不跃。举国信之。后有人于所寓寺内,见其闭户研铁屑,乃悟其盘中之丸,必半有铁屑,半无铁屑,其佛手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验之信然,其术乃败。会有讲学者,陰作讼牒,为人所讦,到官昂然不介意,侃侃而争,取所批性理大全核对,笔迹皆相符,乃叩额伏罪。太守徐公讳景曾,通儒也,闻之笑曰:吾平生信佛不信僧,信圣贤不信道学,今日观之,灼然不谬。
杨槐亭前辈,有族叔夏日读书山寺中,至夜半,弟子皆睡,独秉烛咿唔,倦极假寐,闻叩窗语曰:敢敬问先生,此往某村当从何路?怪问为谁,曰:吾鬼也,迴谷重复,独行失路。空山中鬼本稀疏,偶一二无赖贱鬼,不欲与言,即问之亦未必肯相告,与君幽明虽隔,气类原同,故闻书声而至也。具以告之,谢而去。后以语槐亭,槐亭怃然曰:吾乃知孤介寡合,即作鬼亦难。
李秋崖与金谷村,尝秋夜坐济南历下亭,时微雨新霁,片月初生,秋崖曰:韦苏州流云吐华月句,气象天然,觉张子野云破月来花弄影句,便多少著力。谷村未答,忽暗中人语曰:岂但著力不著力意境迥殊,一是诗语,一是词语,格调亦迥殊也。即如花间集细雨湿流光句,在词家为妙语,在诗家则靡靡矣。愕然惊顾,寂无一人。
胶州法南墅,尝偕一友登日观,先有一道士倚石坐,傲不为礼,二人亦弗与言。俄丹曦欲吐,海天硙耀,千汇万状,不可端倪,南墅吟元人诗曰: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不信然乎!道士忽哂曰:昌谷用作梦天诗,故为奇语,用之泰山,不太假借乎?南墅回顾,道士即不再言。既而硚乌涌上,南墅谓其友曰:太陽真火,故入水不濡也。道士又哂曰:公谓日自海出乎?此由不知天形,故不知地形,不知地形,故不知水形也。盖天椭圆如鸡卵,地浑圆如弹丸,水则附地而流,如核桃之皴皱。椭圆者东西远而上下近,凡有九重,最上曰宗动,元气之表,无象可窥;次为恒星,高不可测;次七重,则日月五星各占一重,随大气旋转,去地且二百余万里,无论海也。浑圆者地无正顶,身所立处皆为顶,地无正平,目所见处皆为平,至广漠之野,四望天地相接处,其圆中规,中高而四硚之证也。是为地平,圆规以外,目所不见者,则地平下矣。湖海之中,四望天水相合处,亦圆中规,是又水随地形,中高四硚之证也。然江 河之水狭且浅,夹以两岸,行于地中。故日出地上,始受日光,惟海至广至深,附于地面,无所障蔽,故中高四硚之处,如水晶球之半。日未至地平,倒影上射,则初见如一线;日将近地平,则斜影横穿,未明先睹。今所见者,是日之影,非日之形,是天上之日影隔水而映,非海中之日影浴水而出也。至日出地平,则影斜落海底,转不能见矣。儒家盖尝见此景,故以为天包水,水浮地,日出入于水中,而不知日自附天,水自附地;佛家未见此景,故以须弥山四面为四州,日环绕此山,南昼则北夜,东暮则西朝,是日常旋转,平行竟不入地,证以今日所见,其谬更无庸辩矣。南墅惊其博辩,欲与再言。道士笑曰:更竟其说,子不知九万里之围圆,以渐而迤,以渐而转,渐迤渐转,遂至周环。必以为人能正立,不能倒立,拾杨光先之说苦相诘难。老夫慵惰,不能与子到大郎山上看南斗--大郎山在亚禄国,与中国上下反对,其地南极出地三十五度,北极入地三十五度--不如其已也。振衣径去,竟莫测其何许人。
大学士温 公言,征乌什时,有骁骑校腹中数刃,医不能缝,适生俘数回妇,医曰:得之矣。择一年壮肥白者,生刳腹皮,幂于创上,以匹帛缠束,竟获无恙。创愈后,浑合为一,痛痒亦如一。公谓非战阵无此病,非战阵亦无此药。信然。然叛徒逆党 法本应诛,即不剥肤,亦即断脰,用救忠义之士,固异于杀人,以活人尔。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诗经
- 左传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后汉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魏书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葬书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谱录
- 书目答问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陶庵梦忆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山海经
- 水浒传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南游记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老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冰鉴
- 幽梦影
- 呻吟语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